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政經密碼 - 周顯 2018年12月27日

政經密碼 - 周顯 2018年12月27日


甚麼是產業、農業是不是產業?


甚麼是產業、農業是不是產業?
本篇是農業主題的第三篇,也是最後一篇,主要講的是農業作為一種產業。



香港金融業引入大量外資。(資料圖片)
所謂的「職業無分貴賤」,但產業有分,打個比方,互聯網是產業,倒垃圾不是,金融是產業,寫專欄文章就不是了。有些產業是政

府應該支持,有些則不應該。就此,我舉出4大原則:

第一點,產業先要自給,才再講輸出,例如香港的居住環境惡劣,人均面積狹小,連自己人也不夠住,更遑論「輸出」給外國人購買了。因此,我是少數懂得經濟學又贊成「港人港地」的評論員,皆因我認為,當資源極度短缺時,最有效的分配方法是配給。農業的問題,是連內需也不敷所用,更遑論輸出了。

第二點,凡是龍頭產業,必須要在塘水滾塘魚的內需之餘,還有力去大量輸出。例如說,美國的資訊科技是重點產業,因為可以走遍全世界,而香港金融業引入大量外資,更是重中之重。

然而,地產發展只能算是內需產業,用內需產業來作為產業龍頭,政府顯然是走錯了方向。像八十、九十年代的中國,外資和港人只可購買特定房子,這些房子的價格遠比民間自用的昂貴得多,這種「專揾外人笨」的房地產就是產業了。

第三點,這門產業的產值,必須要高於人均收入,這理由很明顯:如果產值低於人均收入,愈多人做,豈非愈窮?美國在六、七十年代紡織業式微,正是因為其產值低於人均,因此外移到了亞洲,中國在十年前搞的產業升級,也是認為某些工業的產值不高,因此要放棄或升級。

農業只有兩種方法,可以提高產值,一種是美國式的大規模生產,但香港的客觀環境學不了。另一種是日本式的精耕細作,但香港的水平相差太遠……日本、歐洲食材可作為高級貨行銷世界,但有外國人願意吃香港農產品嗎?

第四點,產業的汙染性,例如說,金融業是最乾淨的,不少重工業都很汙染,至於農業,也不遑多讓,以養豬業為例子,錦田,七星崗,大江埔每到晚上,豬場就將豬屎排出河道,其居民一直生活在豬屎味當中,就像住在公廁內。

第五點,國家安全問題……這課題太深奧,篇幅不夠,有機會才講。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政經密碼 - 周顯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