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論 - 林少陽 2019年3月27日
立論:給合和小股東的話 - 林少陽
合和主席胡應湘(左)及執行副主席胡文新。 資料圖片 適中字型 較大字型
上周末,合和(054)獨立股東以大比數通過大股東的私有化提案。今次私有化作價較每股經調整賬面值折讓高達43%,記憶中是歷年來眾多私有化「正常案例」(公司企業管治沒問題、沒證據顯示少數股東被操控)折讓率最高的。在合和的股東大會上,一度引起部份股東不滿,惟投反對票的股東只佔總投票股數的3.73%,投反對票股東,最終只能少數服從多數。
對於合和於私有化文件所提出的估值,有評論甚至認為估值太過保守,如果拆骨出售,合和旗下所有資產,實際價值應更高。事實上,即使不計算潛在低估的部份,單計大股東以大額折讓買回獨立股東所持有的63.07%股權,總差價高達160億元。理論上,如果胡氏家族願意的話,他們在私有化程序結束後,將合和現時手頭項目斬件出售,獲利恐怕不止160億元。
理論上最公平的做法,是大股東提出將公司斬件出售,然後將資金全數派發予所有股東。可是,這只是部份獨立股東一廂情願的想法。明顯地,將資產全數套現並平均分派予所有股東,並不符合控股股東的經濟利益(大股東失去一盤可持續經營的生意,未來亦無法再從經營生意中獲得管理費用及福利)。
和平分手另覓新目標
長久以來,在上市公司沒有話事權的小股東,往往只能仰仗大股東同樣具備足夠的管理能力及道德操守,始能獲得較為合理的投資回報。合和過往並無企業管治不良紀錄,公司賺到錢,大部份用作股息分派予所有股東。日前,有一位婆婆指她以股份合併前高價買入,私有化作價比她合併後的成本價還要低,應該是沒有計算多年來從合和收取的派息,如果計及多年來收取的派息,不大可能在合和這項投資上虧本。公平點說,作為股東,今次和平分手,股東的整體回報,應該算是比上不足(同期上市的長實或新地)比下有餘(1972年以來,股樓兩市不知淘盡幾多英雄)。
究竟怎樣的私有化作價才算合理?這裏沒有一個客觀標準。若與大股東提出私有化前的市價相比,私有化溢價高達47%,亦是經派送調整後合和從未在公開市場造出過的新高價,更何況天涯何處無芳草,股東套現之後,其實不難找到更佳的替代品。作為小股東,與其糾結於私有化作價是否低於市價(低於市價其實是必然的,否則大股東怎可能肯提出私有化),不如努力尋找下隻大折讓兼高息地產股。
林少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三刊出
立論 - 林少陽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