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浩繁 去槓桿難
內地兩個PMI指數均擴張,惹來經濟好轉憧憬。(資料圖片)
內地兩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都同一時間向上,最新的官方PMI升至50.2%,遠比對上一個月或市場預期都為高,而且更創出今年下半年以來最好的表現。數字是否代表內地經濟好轉,實在難以下定論,尤其是製造業訂
單數字有年底效應的季節性因素推動。
老實,沒有一個官方數字是可以正確反映經濟運行情況,數字經常時好時壞,但部分對前景指標影響大的行業股價表現,又似乎反映經濟最壞情況可能已經過去。
對於官方PMI,國家統計局亦承認聖誕假期前的訂單效應是存在的,導致產出及新訂單表現顯著提升。
可是另一邊廂,企業的產品庫存卻仍然停留於低於47水平,按年僅相當輕微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反映製造行業還在去庫存。更甚是,製造業是否對前景有更樂觀預期,看的是原材料購進量,同樣有關數字按年只是上升0.4而已,在在顯示企業對前景仍然是相當有保留。
肯定,臨近年底內地的政策力度一切要視乎稍後中央高層的會議再決定,同樣肯定的是數字上要保增長,至今似乎仍然沒有太大問題。可是,觀乎近日內地股市表現、市場利率走勢等等,似乎顯示金融市場是反映著較差的情況。
內地上證綜合指數不單止沒有在3,000點守穩,就連2,900點也告失守,市場利率近日亦不跌反升,資金情況造成之外,其實違約及銀行問題的困擾都一直未有解除。
違約及銀行的資產質素及資本問題是關連的,外媒報道,天津物產集團一批債券本月隨時違約,未幾又再傳來北大背景的北大方正集團,也首次爆發違約個案。
內地是否加快讓違約發生,至今仍屬未知之數,但肯定是對將來企業債務問題處理的新取態有了新指標。內地當局其實近年一直希望讓違約打破道德風險,讓破產及重組的市場力量去糾正過去長期的高槓桿問題,惟這樣一來就會影響銀行的資產質素,導致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受到影響。
與其糾纏於中美貿易談判進展,內地市場近日又再討論年底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機會。早前,中國人民銀行再暫停市場操作,資金淨回籠約3,000億元人民幣,惟踏入12月份,卻最少有5,000億元人民幣的中期借貸便利到期。到期資金缺口之外,還有的是規模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的地方專項債提早下達,明年的專項債亦提早下達,佔了今年專項債總數約47%,變成多了一個分薄資金的新拉力。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