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密碼
相比起區內其他新興市場貨幣,人民幣今年的走勢其實相對較為穩定,既沒有異常大幅升值,更當然沒有出現明顯貶值,極其量大部分時間都徘徊於7.02至7.1水平上落。
疫情爆發後,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有所提高。 (資料圖片)
與其聚焦於內地首季經濟表現,同期由外管
局公布的銀行結售匯數字似乎更為之有趣。
外管局公布,3月份銀行的結售匯順差為186億美元,按月升三成,並且創下近兩年最大升幅。至於整個第一季,銀行結售匯順差也達到391億美元。
簡單而言,當銀行代客戶把人民幣兌換成外幣,就是代表銀行售匯。相反,如果銀行將外幣頭寸換回本幣,亦即人民幣,就是代表結匯。所以,如果內地銀行間將外匯兌回人民幣的結匯活動,多於兌換外幣的售匯活動,結果就是外管局數字所指的結售匯順差。而出現順差,很大程度上代表人民幣有需求,而且基於結售匯的操作,亦可能是導致外匯儲備增加的原因。
在首季全球出現美元荒的嚴重避險情況下,銀行結售匯持續出現順差,外管局解釋亦都合理。首先,這是貿易持續出現順差的表現,其次是企業及居民根本沒有明顯增加購買外匯的需求。
其實,如果從外管局第二點解釋看,很大程度上是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活動所致。當然,從整體定義上,人民幣需求比外幣需求為大,更可以理解為內地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入。
可是,亦有不少分析傾向相信,撇除貿易順差及外匯需求等因素,內地當局亦有可能透過銀行結售匯活動,穩定人民幣的預期。還記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人民幣出現過一定波幅,而市場亦改變了年初的預期,對人民幣貶值預期是有所提高的。
無疑,從現實需要著眼,因應目前外貿需求疲弱,及區內的貨幣貶值情況,其實內地是有需要令人民幣來個更大幅度的貶值。可是,大幅貶值所帶來的金融市場動盪,負面影響以前發生過,更不能忽略企業大批境外融資所面對的匯兌壓力。總而言之,跟十幾廿年前不同,不論刺激政策、貨幣政策執行以至匯率走勢,內地目前在推行及應用上,需要考慮的平衡是多的是,亦令到政策方向預期更容易揣測,但執行詳情卻難以估算。
逢周二、四刊出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