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陸羽仁周記 - 陸羽仁 2020年5月18日

陸羽仁周記 - 陸羽仁 2020年5月18日


陸羽仁周記——特朗普賊佬試沙煲
五月港股偏弱,上周恒指收報23797點,無法企穩係24000點關口,一個星期下插432點,連續兩周下跌。市場個別發展色彩濃厚。中美科技戰火重燃,推升了內地晶片股,科網同醫藥股明顯跑跑贏大市,其他傳統則就相當黯淡。

不斷出口術試民望反應
  科技戰不但

影響港股,同時延伸到華爾街。上周五美股早段受壓,杜指一度跌逾270點;後來借住消費信心指數仍勝預期,投資者逐漸消化內外兩利淡因素,美股反覆轉穩,三大指數尾段回升。杜指收報23685點,升60點;標指收報2863點,升11點;納指收報9014點,升70點。三大指數都溫和回升,一周累計仍然下跌,杜指與標指都下滑超過2%。

  總統特朗普話限制晶片商出售產品給華為,大陸晶片股聞言爆升,相反美國晶片股全線下跌,英特爾收挫1.35%;AMD下挫0.6%;高通急挫5%,整體來說,市場氣氛再度陷入緊張氣氛中。

  特朗普選情受肺炎疫情影響變得不明朗,為了保持連任機會,他不斷尋找可以推高民望的方法,一時針對伊朗、一時針對大陸,然後觀察不同說法對民望是否有幫助。早前他聲稱有新冠肺炎源自武漢實驗室的證據,但外界對說法不屑一顧,於是他又重提打擊華為,用賊佬試沙煲的辦法看看有那些言論可以增加選舉勝算。同樣,對手民主黨在增加抗疫援助等議題上,都同特朗普暗中較勁。

重量級政客捲內幕交易
  在總統選舉逐步主導美國政經氣候下,中環茶友聚會吹水話題係屬執政共和黨的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伯爾(Richard Burr)被揭發利用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在紐約股票市場內進行內幕交易,預先沽出手上持有的股票。為此,他決定辭去該委員會主席的職務,有茶友笑言,股票市場有春江鴨係人都知,但因為新冠肺炎消息而看淡股市,根本不需要內幕,皆因從香港人角度,美國今次「瞪大眼瀨尿」,股市大跌實係必然。

  根據傳媒披露,伯爾和妻子於今年2月沽出了總值多達170萬美元的股票。之後,紐約股市受到負面消息打擊,市場人士因為擔心出現經濟危機而恐慌性拋售,大市急挫。聯邦調查局已經介入調查,並向法庭申請得搜查令,搜查他位於首都華盛頓的寓所。伯爾主動交出他的手機給探員,同時否認自己做過任何不法行為。司法部亦已於3月對他展開調查。

  作為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伯爾每天都聽取政府官員匯報關於美國國家安全的情報。不過伯爾就強調,他完全是根據已經公開了的資料,作出沽售股票的決定。

  伯爾被指內幕交易不是個別例子,共和黨的勒夫勒、因霍菲、民主黨的範斯坦等,都被揭發在股市大跌之前沽出手上的股票。在現行法例下,任何國會議員利用職權和未經公佈的資料進行金融及商業交易,都屬違法。中環茶友話,過往都有猛人知道重要消息後沽貨的傳聞,譬如有重大的地產交易「撻訂」,在地產股佔成份股比重好大的時候,會造成股市大跌。好似最近啟德商場地先後涉及蝕讓同商業地流標,如果在地產股獨大的年代,隨時令大市急跌。不過,有法律界人士話,如果有人借住個別消息去沽期指,要構成內幕交易指控就比較困難,因為控方要說明大市下挫係因為這個消息比較困難。

  茶友對伯爾官司有興趣,就是他收到甚麼料,足以令他沽貨呢?現在美國不斷話中國隱瞞疫情,甚至一度聲稱病毒係源自武漢實驗室,伯爾是否有這些堅料才沽貨?若然的話,白宮對北京的指控,成功機會就會較高,否則這就是獵巫遊戲的本土版,一如針對華為以製造話題以轉移選民視線。

獵巫遊戲政治因素左右大市
  如果按照伯爾的說法,他是以公開資料作出沽股決定,即時情報委員會沒有甚麼堅料,茶友認為這個可能性不能排除。內地是在1月底宣佈武漢封城,不過,杜指在2月19日,即是封城差不多一個月,仍然有29348點,之後股市到了2月21日後才大跌,美國投資者只要對大陸疫情有適當的關注,其實有很充足的時間從容離場。

  2月底前美股仍處於歷來高點,伯爾究竟在甚麼時候沽貨尚待披露,但當時美股正值歷史新高,很難肯定投資者鎖定利潤是因為有內幕消息。再比較香港的市況,港股近6個月高點早在1月17日出現,當時是29056點,之後出現第一波回落,到3月份美英疫情爆發,香港因為港人回流出現感染人數急升的第二波,恒指再度急插。香港同大陸接近,港股跌勢走在美股之前,以美國防疫的鬆散,港人會覺得美股大跌是預期之中,根本不需要甚麼內幕消息都可以預見,但是,現在就搞到美國重量級政客都因此被人調查有無內幕交易,因此可見一日疫情未能受控,一日都會玩獵巫遊戲,再加上今個星期內地召開兩會,在本地政情仍然緊張下,股市仍會處於政治敏感時期。

利豐的教訓:買股不能只睇名氣
  利豐集團私有化上星期進行表決,議案成功獲得通過,但不少小股東提出反對。利豐當家的馮氏兄弟都是名牌大學高材生,在社會名望很高,今次低價私有化傷了不少股東心,也說明買股不能看名氣。

  利豐是老牌上市公司,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已經上市,經常被形容為本地望族。近年在哈佛畢業的第三代馮氏兄弟負責,大哥馮國經都會露面,由於他有不少公職,做過貿易發展局、機管局主席,曾傳言入政府做財爺,一度被視為特首熱門人選。

  利豐私有化早有前科,是在八七年股災後,當時由於股市崩圍,大股東出價私有化相對不俗,套現後再買其他股票,短線看來很化算。後來,利豐重新上市,食正大陸與美英貿易量大增的巨浪,股價升個不停,大股東帳面財富一度過千億元。

  這次利豐私有化,小股東反對聲音不少,一來是作價雖然比提出時的市值高了一截,但與八、九年前的高位比要低出九成多,不少股東要蝕大本,加上早前公司出售物流業務部份權益,估值已接近私有化價錢,故此被部份小股東認為出價偏低,自然不願離場。不過,在數票之下,私有化議案獲通過,小股東縱然不捨,都唯有被逼割愛。

陸羽仁
陸羽仁周記 - 陸羽仁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