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條疫情新聞標題說起
從一條疫情新聞標題說起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每日約200人。 (資料圖片)
上星期日,見到外電一篇網頁的報道:《Hong Kong’s immunized who died of COVID mainly got Sinovac vaccine》;翻查資料,本
地傳媒衝出國際的原文,大字標題是「已打針染疫死者87%打科興」。同日晚上,政府發聲明不指名批評傳媒誤導,公布更多數據,為3,837宗80歲或以上長者死亡個案(亦即大部分死亡個案)作初步分析,其中約四分三未有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感染後死亡率為15%。
至於有接種疫苗的80歲或以上長者當中,已接種一劑科興死亡率為5.83%,復必泰為3.44%。接種兩劑科興的死亡率則為2.95%,而復必泰則為1.51%。也就是說,接種與否分別最大,接種哪一款疫苗也有分別,但相比下是次要考慮。
正如欄友梁天卓早兩日所說,以減少重症和死亡為目標的話,為長者接種在各年齡組別中成本效益最大。政府公布的數字是支持這個說法的。經過政府「提醒」,有關傳媒,已在星期一澄清報道,指當日內文「同時指出上述分析,未就較多長者打科興及長者死亡風險較高等作年齡因素調整」,這當然沒有錯,但大家都知道的無奈現實,是只看標題不理內文繼而分享的「讀者」佔了絕大多數,肯細心看內文的少之又少,看完然後不受標題影響而得出正確結論的就更罕見了。
大部分人看完標題的即時印象和反應,當然是「科興冇用」,甚至是「打咗衰過唔打」,忽略了沒打針染疫死者的情況,也不會想到長者科興接種比率,當然也不會深究87%和死亡率的關係。不要誤會,我不是說大家無知,也不是說大家蠢,而是大家沒有花不完的時間,只能夠靠看標題獲取資訊。傳媒基本責任,除了要確保資料正確,亦有責任避免大眾誤會,不至於「睇咗衰過唔睇」。「兒子生性病母感安慰」是無心之失的搞笑例子,但今次的標題就有點譁眾取寵、誤導讀者之嫌了。
值得憂慮的,是以「啊,原來係咁!」作結、恍然大悟的人不多,更常見的回應反而是質疑政府數據的真偽,無論公布數字是甚麼一概不相信。這種困境當然不只在香港出現。
過去兩年,我們見識過官員和專家為了達到政策目標,以科學為名的「不告訴你是為了你好」甚至說出「善意謊言」,亦耳聞目睹新舊傳媒為了點擊和訂戶數字,不斷製造恐慌和投大眾所好。這些短視之舉換來的,是長遠的信心崩壞,猶豫的不會只限於新冠疫苗。
免費早餐 - 曾國平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