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學者的學術誠信
左翼學者的學術誠信
美國有政客提出向富人徵收財產稅。(資料圖片)
英文有一句慣用語:你不會想知道香腸是如何被製成(You don’t want to know how the sausage gets made)。意思是有些事情的真相是普通外人不會想知道的。經濟學
行內不少朋友,亦經常引用這句慣用語來嘲笑一些「玩弄」數據、做實證研究不盡不實的行家。
其中一個不時被嘲笑的對象是法國左翼經濟學者皮卡迪(Thomas Piketty)。
這位左翼明星學者在幾年前出版了一本關於貧富懸殊的厚書(差不多一千頁),這本名為《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的「巨著」,一出版便洛陽紙貴,同時亦引來左中右各路人馬熱烈討論。左翼的朋友和政客更將此書捧為「聖經」,美國的左翼政客如民主黨的禾倫(Elizabeth Warren)和桑德斯(Bernie Sanders)更因此提出向富人徵收財產稅,實行以「二次分配」來解決愈益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
皮卡迪(以及與他合寫部分相關研究的同事,如加州伯克萊分校的賽斯(Emmanuel Saez))認為,財產稅能有效解決貧富懸殊的理據是這樣的:在1929年大蕭條之後,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在1933年上任成為美國總統,他任內推行的「新政」包括提高各種稅項,其中有錢人的邊際稅率更被提高至91%!根據皮卡迪的實證研究,當時的貧富懸殊似乎在他的「新政」推出後由1920年代的高峰大幅回落,直至1980年代列根總統上任後大幅減稅才有所回升。
不過,最近一篇名為《How pronounced is the U-curve?Revisiting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1917-1960》的研究指出,皮卡迪和賽斯在計算貧富懸殊出現了一些會計上的錯誤,在更正這些錯誤後,這篇研究發現皮卡迪和賽斯高估了1960年以前的貧富懸殊和「新政」對解決貧富懸殊的效用。反而,大蕭條令有錢人的財富縮水才是當時貧富懸殊被紓緩的主因。
「新政」紓緩貧富懸殊的證據被推翻,財富稅是解決貧富懸殊良方的結論當然就站不住腳。同樣重要的問題是,皮卡迪(與賽斯)這些明星左翼學者的計算出錯,到底只是手民之誤還是有心誤導?我並不在他的研究團隊當中自然並不知道,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行內有不少朋友都很想知道他的「香腸」是如何被製成的。
免費早餐 - 梁天卓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