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天下-陶冬》歐洲通脹已回落 美國就業仍活躍
《陶冬天下-陶冬》歐洲通脹已回落 美國就業仍活躍
Pivot Fed交易繼續發酵,聖誕節行情繼續升溫,全球風險資產在11月爆出靚麗的成績。聯儲主席發出了強烈訊號,會在12月開始減少加息幅度,美股連續第二個月錄得正回報,十年期國債利率回
落到3.5%,資金增加風險權重,資本市場一片歡喜。多少掃興的是,非農就業資料強勁,時薪增長更翻了一倍,給聯儲利率政策留下少許懸念。美元匯率繼續下挫,寫下十三年來最差的單月表現。歐盟和G7國家通過制裁俄羅斯石油的價格上限,布蘭特原油價格大起大落。美元下跌,黃金價格上揚。
美國11月非農就業新增了263K份工作機會,多過預測的260K,但是少過10月份的284K和9月的269K,勞工市場仍然熾熱。最大的意外是時薪增長幅度,環比增長0.6%,而預期是0.3%。最新的就業數字再次證明,聯儲的貨幣緊縮政策,對勞工市場降溫幫助不大,為聯儲調整利率政策的計劃蒙上了陰影。不過筆者相信,聯儲在加息減碼上已經做了許多鋪墊,一個數字不足以改變整個計劃。筆者依然認為,聯儲在12月13-14日會議上會將加息幅度降到50點,但是在利率預期的點陣圖和2023年通脹預測就應該會更鷹派一些。
聯儲主席鮑威爾在上周的演講中指出,「放慢加息步伐的時機,可能最早在12月會議上發生」,揭開了聯儲調整加息步伐的大幕。不過鮑威爾的演講,除了表明準備加息減碼外,其它的語境都偏向鷹派。他強調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歷史經驗強烈反對過早放寬政策,我們會繼續歷程直至完成任務」。
鮑威爾的語境和市場的解讀之間有相當的落差,在筆者看來主要是對兩個概念理解上的落差。關於未來加息「慢而長」這個說法,市場把重點放在「慢」上,聯儲放在「長」上。的確10月份CPI出現了見頂的跡象,於是市場在賭聯儲改變利率政策,Pivot Fed(聯儲重啟)交易主題大行其道,股市債市連連走強。而聯儲就把重點放在「長」上,高官最近紛紛強調將遏制通脹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物價回落到可控水準前,限制性政策會維持,甚至不惜導致經濟衰退。
聯儲和市場面對同一個經濟形勢,觀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就很不同。美國通脹見頂的機會很高,供應端通脹回落加上石油價格回落,可以將CPI比較快地從8%水準推向5%水準,但是需求端通脹(尤其是服務端通脹)還很強勁,就業市場仍然過熱,物價和工資之間的聯動並沒有被打破,所以貨幣當局距離達到政策目標還很遠,加息速度也許慢了,但是過程更長了。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指出,市場低估了通貨膨脹的持久性,也就低估了聯儲加息的幅度。他認為政策利率見到6%,並不奇怪,筆者同意他的看法。惰性通脹面前,聯儲明年下半年再度加息的風險大過減息。在Pivot Fed的交易主題之下,市場出現了一波壯觀的聖誕行情,筆者相信還會持續下去。經濟從通脹轉向衰退,筆者認為也會發生,但是一場溫和衰退並不至於逼使聯儲從加息轉向降息,就業市場由熱轉冷才是關鍵。
至於歐元區,在連升17個月之後,通貨膨脹出現了回落。11月HICP是10%,溫和過上期的10.6%和分析員預測中位數10.4%。最大的回落因素是能源價格從42%減速到35%,抵消了食品價格的加速上漲。服務業物價也有所降溫。
(iStock)
能源通脹主導了歐洲的物價水準,直接打出了雙位數通脹。最近石油價格和天然氣價格雙雙回落,給歐洲通脹帶來了希望。能源價格暴漲和政府對企業用能源採取限量措施,還沉重打擊了工業,據報三分之一的化工廠、鋼鐵廠處於停工和半停工狀態,十分之一的重工業生產受到衝擊,令歐洲PMI十分低迷,估計也會把經濟推入衰退。
與美國不同,歐洲的勞工市場儘管最近出現了一點點漲工資的苗頭,但是就業狀況不算熾熱,物價壓力一是來自能源價格,一是來自匯率貶值導致的進口型通脹。這兩個因素最近都有緩解,所以歐洲的通脹形勢很可能不至於像之前想像的那麼壞,歐洲央行的加息力度也不至於走向極端。
歐洲央行拉加德最近釋放出相對強硬的立場,仍然把控制物價當成首要政治目標。ECB畢竟需要滿足二十七個國家的訴求,包括像德國這樣對通脹極度敏感的國家,但是筆者認為歐洲央行的大碼加息,是被美聯儲的激進政策逼出來的。如果歐洲不跟隨美國同步加息,歐元匯率就會貶值,使各種進口產品的歐元價格進一步升高,所以ECB是不得不大碼加息。
假設聯儲在12月將加息幅度下調到50點,筆者估計ECB也會作出同樣的下調。其實,50點加息對於歐洲央行也是很大的,是1999年歐洲央行誕生以來沒有見到過的,對歐洲經濟仍會製造出負面衝擊。然而,只要聯儲加息不停,歐洲也就只能同步跟隨。如果俄烏衝突放緩,加上歐洲出現暖冬,那麼歐洲的通脹形勢、利率前景和匯率走向都可能比想像的好一點。
2023年,估計匯率仍然十分波動,其中比較容易預測的是日圓轉向。在2022年,日圓對美元是G10貨幣中表現最差的。聯儲強力加息,但是日本央行堅守零利率政策,擴大的利差導致日本國內資金流出。同時能源價格飆升,讓日本的貿易順差大幅下降,貿易流也不利於日圓。
但是日本央行堅持零利率政策,堅守收益率曲線幹預的難度愈來愈大了。日本在11月CPI通脹升到了3.5%,雖然比起美歐還是低很多,但是對於多年沒見過漲工資的日本工薪階層仍是很大的壓力,購買力因為通脹而縮水,這個帶來了愈來愈大的社會壓力。
日本銀行希望通脹最終帶來工資上漲,由此帶動消費需求,帶動經濟增長。工資能不能如願上漲還是未知數,不過通脹壓力已經切切實實出現了。我認為目前日本銀行所做的收益率曲線幹預(YCC)難以持久,日本需要本國利率水準上升,來紓緩資金外流的壓力。最有可能改變政策的時間時間是2023年4月。
現任BoJ總裁黑田東彥,作為央行行長的職業生涯,就做了一件事情,量化寬鬆,他的歷史地位由QE效果所決定,所以在他任內恐怕會將QE進行到底。不過黑田2023年3月任期結束,新的央行總裁沒有歷史包袱,面對通脹升溫需要有新的武器和打法,我相信這是日本政策轉向的契機。
日本公司漲工資,往往在新的財政年度開始時候發生,3月份的「春鬥」,也就是製造業工人與公司的工資集體談判,今年比任何一年都重要。日本經濟這三十年一蹶不振,主要是因為消費者對漲工資沒有信心,消費起不來企業也就不在本國投資。安倍的三支箭和日本銀行的QQE政策,講穿了就是要重塑通脹預期,把消費者儲蓄逼出來,但是此舉能否成功就很難說了。
本周聚焦四點,1)聯儲進入12月會議靜默期之前,高官會對市場進行預期管理,2)歐洲於12月5日啟動對俄石油的價格上限措施,留意俄羅斯有沒有反制措施,3)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如何處理利率政策,4)留意中國的抗疫措施如何調整。OPEC+會議和中國通脹資料也值得關注。
本周記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加息周期唔使急,最緊要定!各大銀行實時「定存息率大比拼」► 即睇
想跟作者互動,即睇《生活》
陶冬天下 - 陶冬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