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3年6月16日 星期五

羅是揚專欄 - 羅是揚 2023年6月16日

羅是揚專欄 - 羅是揚 2023年6月16日


【羅是揚專欄】假如你是油王……
【羅是揚專欄】假如你是油王……
球王美斯拒絕沙特阿拉伯球隊的巨額油元合約,不代表銀元攻勢在星級足球戰將心中缺乏吸引力。強如應屆足球先生賓斯馬,被譽為覆蓋地面三成範圍的防中簡迪,還有更多更多,據說都即將進駐沙特聯賽,與半年前落戶沙特的C朗,相聚於阿拉伯半

島,再次在綠茵場上一較高下。

這個夏天的足球轉會消息,有點像N年前中超球隊「盲搶人」的盛世。那幾年,內房巨擘財大氣粗,為了響應習大大的足球夢,高薪從歐洲、南美等地掘來多位頂級球星。當打之年的球星,除了為錢,也為名譽,最終願意轉投中超的,大部分都是已處於職業生涯尾段的過氣球星。杜奧巴、安歷卡、拿維斯、基拿甸奴等,先後在幾年間轉戰神州,中超聲勢亦一時無兩。然而內房債務危機爆發,多間房企瞬間崩潰,缺少了大水喉支持,那幾支曾經稱霸亞冠的班霸,最終都落得散班收場。

相對來說,油元理應比內房資金更具持續性吧。沙特油王「疊水」,不是今天才出現的事,然而直至年多前,沙特油元似乎才對足球事業產生真正的興趣。如果追溯阿拉伯國家進軍歐洲足球界的歷史,阿聯酋的阿布紮比王室早在2008年,已經收購英超曼城;3年後的2011年,又有卡塔爾投資局入主法甲巴黎聖日耳門。沙特一直到2021年,才將體育事業的版圖延伸至英超紐卡素身上。以波論波,沙特在亞洲足球中肯定算是強國,早在94世界盃已經是十六強份子,然而去年卻竟由「老弟」卡塔爾,成為首個舉辦世界盃的阿拉伯國家!「老哥」面子掛不住,自然願意投放更多銀彈,意圖在足球事業上與毗鄰爭一日之長短。

執筆之際,傳出英超傳統勁旅曼聯,即將完成被卡塔爾財團收購的消息,據報作價50億鎊,折合約63億美元,另加10億鎊資金作提升主場及設施之用,全面收購曼聯所有股權。雖然消息至今仍未獲官方證實,但在美國上市的曼聯已水漲船高。曼聯現任班主格拉沙家族當年「空手入白刃」,以財技收購曼聯,雖然每年也不是沒有投放巨額資金作收購球員之用,但財技令球隊背負巨額債務多年,曼聯球迷痛恨已久。油王入主若夢成真,鐵粉自然憧憬可望有更多本錢,拉近與同樣由油王控制、剛奪得「三冠王」的同市宿敵曼城的距離。

油元在財資市場東征西討,突發奇想,假如你是油王,曼聯真的是一項值得做的收購嗎?如果成本相若,究竟是買一支舉世聞名的球隊,抑或買一間可幫助油元拓展影響力的投資銀行?或者用現實點的例子,假如你是油王,你會買曼聯,抑或買瑞信?我知這個是偽命題,現在買曼聯的是卡塔爾,曾經持有一成瑞信股權的是沙特阿拉伯,根本連收購主體都不同;而且瑞信被瑞銀收購已經塵埃落定,就算大虧損的股東沙特國營銀行想出手加碼,無論是法規所限抑或時機,都已經是太遲,以上討論亦只是純粹吹水。然而認真討論一下,對油元來說,甚麼類型、甚麼形式的收購,才對阿拉伯產油國最有利?

如果要很有先見之明地下一盤很大的棋,如何保住產油國的影響力,應該是酋長及皇室們最看重的事。要知道地底石油總有一天會挖盡,雖然可能是三五七代之後,但如果要站穩陣腳,將產油所得的資金轉化成其他資產,以確保後代無憂,肯定是一個長達幾十年的計劃。銀行是百業之母,雖然不是說產油國沒有具影響力的銀行,但卻真的沒有持有任何一間跨國性的金融機構。美資、英資、歐資、澳資、日資,以及中資,都能夠輕易列舉出最少一間具規模的跨國銀行,當中不單是有零售及商業銀行,還有投資銀行,但阿拉伯國家呢?恕筆者知識未夠淵博,又真的想不出有這樣的銀行資產。

產油國並非沒有涉獵歐美銀行業,像沙特主權基金,在花旗、美銀都有少量持股,阿布紮比投資局同樣有投資花旗,亦曾計劃收購渣打,這或多或少反映在油王心中,並非沒有入主銀行業的打算。瑞銀幾個月前宣布賤價收購瑞信,作價僅30億瑞郎,折合約33億美元,只是略超卡塔爾收購曼聯投放資金的一半多少少。其實當時瑞信窮途末路,瑞銀初時亦表明不想收購,只是礙於瑞士政府的促成,才最終達成這宗聯婚。

對沙特股東來說,既然最初投資15億美元才換來瑞信不足一成股權,反正已經大虧損,現時33億美元就可「食曬」整間銀行,何不溝貨拉低入市成本,又可無寶不落地控制一間具規模的跨國銀行?最起碼,將來要融資、收購、替油王們旗下公司上市,商品期貨買賣及交割等,也不再需要假他人之手。當然,政府不願意系統性銀行落入產油國之手,又是另一回事。相對起來,法國政府又比瑞士豁達得多,起碼當年中信證券收購CLSA,倒不見到遇到甚麼阻撓。

至於卡塔爾收購曼聯,又或沙特入主紐卡素,在面子上當然很威,若然投資十年,能夠像曼城般成就「三冠王」壯舉,對產油國當然是一種成就。然而除了「好威」外,收購曼聯實在難以說得上是「好正」的交易,最起碼作價一點也不便宜,曼聯美國上市的市值只有36、37億美元,還要是急升後的水平,就以63億美元的作價計算,溢價達七成。雖然曼聯具有極高商業價值,亦有其非凡的盈利能力,但溢價七成怎看也是難以回本的交易。當然,63億美元對油王來說,可能只是散紙。錢銀事小,面子事大,這又是另一層非理性的金錢考量。

網上有句流傳已久的潮語,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對於油王來說,想作任何種類的收購,只要是有心得到的,又豈會有不夠銀彈的可能?雖然時間上對不上,或是在平行時空內,沙特真的成功趁銀行業危機,成功「執雞」收購了一間具規模的跨國投資銀行,再替友好兄弟國卡塔爾的財團,就收購英超班霸作財務顧問,豈不是最完美?

羅是揚
【羅是揚專欄】我城的救市大計
【羅是揚專欄】人人都是「中特估」?
【羅是揚專欄】離別的規矩
【羅是揚專欄】科企流料有陰謀?
【羅是揚專欄】誰殺死了瑞信?
【羅是揚專欄】打風開市「自己諗掂佢」
【羅是揚專欄】Adani特約:沽貨生死時速
【羅是揚專欄】決戰利市封
【羅是揚專欄】ESG只是遮醜布
【羅是揚專欄】肺炎清零!強國不敗!
【羅是揚專欄】仍然在返工都應該要慶賀

【羅是揚專欄】假如你是油王……
球王美斯拒絕沙特阿拉伯球隊的巨額油元合約,不代表銀元攻勢在星級足球戰將心中缺乏吸引力。強如應屆足球先生賓斯馬,被譽為覆蓋地面三成範圍的防中簡迪,還有更多更多,據說都即將進駐沙特聯賽,與半年前落戶沙特的C朗,相聚於阿拉伯半島,再次在綠茵場上一較高下。

這個夏天的足球轉會消息,有點像N年前中超球隊「盲搶人」的盛世。那幾年,內房巨擘財大氣粗,為了響應習大大的足球夢,高薪從歐洲、南美等地掘來多位頂級球星。當打之年的球星,除了為錢,也為名譽,最終願意轉投中超的,大部分都是已處於職業生涯尾段的過氣球星。杜奧巴、安歷卡、拿維斯、基拿甸奴等,先後在幾年間轉戰神州,中超聲勢亦一時無兩。然而內房債務危機爆發,多間房企瞬間崩潰,缺少了大水喉支持,那幾支曾經稱霸亞冠的班霸,最終都落得散班收場。

相對來說,油元理應比內房資金更具持續性吧。沙特油王「疊水」,不是今天才出現的事,然而直至年多前,沙特油元似乎才對足球事業產生真正的興趣。如果追溯阿拉伯國家進軍歐洲足球界的歷史,阿聯酋的阿布紮比王室早在2008年,已經收購英超曼城;3年後的2011年,又有卡塔爾投資局入主法甲巴黎聖日耳門。沙特一直到2021年,才將體育事業的版圖延伸至英超紐卡素身上。以波論波,沙特在亞洲足球中肯定算是強國,早在94世界盃已經是十六強份子,然而去年卻竟由「老弟」卡塔爾,成為首個舉辦世界盃的阿拉伯國家!「老哥」面子掛不住,自然願意投放更多銀彈,意圖在足球事業上與毗鄰爭一日之長短。

執筆之際,傳出英超傳統勁旅曼聯,即將完成被卡塔爾財團收購的消息,據報作價50億鎊,折合約63億美元,另加10億鎊資金作提升主場及設施之用,全面收購曼聯所有股權。雖然消息至今仍未獲官方證實,但在美國上市的曼聯已水漲船高。曼聯現任班主格拉沙家族當年「空手入白刃」,以財技收購曼聯,雖然每年也不是沒有投放巨額資金作收購球員之用,但財技令球隊背負巨額債務多年,曼聯球迷痛恨已久。油王入主若夢成真,鐵粉自然憧憬可望有更多本錢,拉近與同樣由油王控制、剛奪得「三冠王」的同市宿敵曼城的距離。

油元在財資市場東征西討,突發奇想,假如你是油王,曼聯真的是一項值得做的收購嗎?如果成本相若,究竟是買一支舉世聞名的球隊,抑或買一間可幫助油元拓展影響力的投資銀行?或者用現實點的例子,假如你是油王,你會買曼聯,抑或買瑞信?我知這個是偽命題,現在買曼聯的是卡塔爾,曾經持有一成瑞信股權的是沙特阿拉伯,根本連收購主體都不同;而且瑞信被瑞銀收購已經塵埃落定,就算大虧損的股東沙特國營銀行想出手加碼,無論是法規所限抑或時機,都已經是太遲,以上討論亦只是純粹吹水。然而認真討論一下,對油元來說,甚麼類型、甚麼形式的收購,才對阿拉伯產油國最有利?

如果要很有先見之明地下一盤很大的棋,如何保住產油國的影響力,應該是酋長及皇室們最看重的事。要知道地底石油總有一天會挖盡,雖然可能是三五七代之後,但如果要站穩陣腳,將產油所得的資金轉化成其他資產,以確保後代無憂,肯定是一個長達幾十年的計劃。銀行是百業之母,雖然不是說產油國沒有具影響力的銀行,但卻真的沒有持有任何一間跨國性的金融機構。美資、英資、歐資、澳資、日資,以及中資,都能夠輕易列舉出最少一間具規模的跨國銀行,當中不單是有零售及商業銀行,還有投資銀行,但阿拉伯國家呢?恕筆者知識未夠淵博,又真的想不出有這樣的銀行資產。

產油國並非沒有涉獵歐美銀行業,像沙特主權基金,在花旗、美銀都有少量持股,阿布紮比投資局同樣有投資花旗,亦曾計劃收購渣打,這或多或少反映在油王心中,並非沒有入主銀行業的打算。瑞銀幾個月前宣布賤價收購瑞信,作價僅30億瑞郎,折合約33億美元,只是略超卡塔爾收購曼聯投放資金的一半多少少。其實當時瑞信窮途末路,瑞銀初時亦表明不想收購,只是礙於瑞士政府的促成,才最終達成這宗聯婚。

對沙特股東來說,既然最初投資15億美元才換來瑞信不足一成股權,反正已經大虧損,現時33億美元就可「食曬」整間銀行,何不溝貨拉低入市成本,又可無寶不落地控制一間具規模的跨國銀行?最起碼,將來要融資、收購、替油王們旗下公司上市,商品期貨買賣及交割等,也不再需要假他人之手。當然,政府不願意系統性銀行落入產油國之手,又是另一回事。相對起來,法國政府又比瑞士豁達得多,起碼當年中信證券收購CLSA,倒不見到遇到甚麼阻撓。

至於卡塔爾收購曼聯,又或沙特入主紐卡素,在面子上當然很威,若然投資十年,能夠像曼城般成就「三冠王」壯舉,對產油國當然是一種成就。然而除了「好威」外,收購曼聯實在難以說得上是「好正」的交易,最起碼作價一點也不便宜,曼聯美國上市的市值只有36、37億美元,還要是急升後的水平,就以63億美元的作價計算,溢價達七成。雖然曼聯具有極高商業價值,亦有其非凡的盈利能力,但溢價七成怎看也是難以回本的交易。當然,63億美元對油王來說,可能只是散紙。錢銀事小,面子事大,這又是另一層非理性的金錢考量。

網上有句流傳已久的潮語,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對於油王來說,想作任何種類的收購,只要是有心得到的,又豈會有不夠銀彈的可能?雖然時間上對不上,或是在平行時空內,沙特真的成功趁銀行業危機,成功「執雞」收購了一間具規模的跨國投資銀行,再替友好兄弟國卡塔爾的財團,就收購英超班霸作財務顧問,豈不是最完美?

羅是揚
【羅是揚專欄】我城的救市大計
【羅是揚專欄】人人都是「中特估」?
【羅是揚專欄】離別的規矩
【羅是揚專欄】科企流料有陰謀?
【羅是揚專欄】誰殺死了瑞信?
【羅是揚專欄】打風開市「自己諗掂佢」
【羅是揚專欄】Adani特約:沽貨生死時速
【羅是揚專欄】決戰利市封
【羅是揚專欄】ESG只是遮醜布
【羅是揚專欄】肺炎清零!強國不敗!
【羅是揚專欄】仍然在返工都應該要慶賀


【羅是揚專欄】假如你是油王……
羅是揚專欄 - 羅是揚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