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嘉豪:美股季節性弱勢 或為趁低吸納機會 廖嘉豪

美國第二季業績期表現仍然強韌,459間已公布的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盈利平均按年升11.2%,盈利好過市場預期的比例繼續保持在81%高位,11個子行業中,10個盈利表現比市場預期好,盈利增長動力續有廣泛好轉跡象。市場在8月的盈利預測修則
反映盈利增長動力持續健康,標普500指數中,上修盈利預測佔總盈測調整比例達67%,遠高過8月均值的59%,亦較今年第一季(38%)明顯改善。人工智能相關行業的盈利預測上修情況更加明顯,資訊科技行業及通訊服務行業的上修比例在8月分別為83%及80%。過去一直強調,美股估值雖高,但實際資本開支(尤其人工智能)仍未見頂,企業亦似乎開始透過應用AI技術提高生產力,雖然關稅或續推高美股今年後期的波動率,但暫時無改美國大型股的超配配置。
美股季節性回報在8月及9月相對失色,但或為趁低吸納機會。1995年以來的30年月度表現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的8月及9月平均回報分別為負0.6%及負0.8%,為全年月度表現最差的兩個月,但10月、11月、12月及1月則保持升勢,平均月度回報分別為正1.4%、正2.2%、正1.3%及正0.4%,11月的月度平均回報更是全年最高。標普500指數在8月及9月先低,但10月至1月後高的走勢在過去20年、10年及5年的數據同樣明顯。投資者或可先部署部分對沖股市下跌策略應對潛在波動性升溫,但面對股市調整則毋須過度悲觀,美國9月減息、關稅環境逐漸明朗,以及接近年尾市場開始聚焦美國政府明年利好經濟增長政策,皆可能是推動美國在今年第四季開始季節性強勢的原因。
中港股市升勢持續淩厲,強勁流動性和針對性政策支持中國股市創多年高位。今年以美元計價的MSCI中國指數的表現比標普500指數高出15%以上,跑贏幅度是2017年以來最大。中國融資餘額規模自2015年7月後首次突破2萬元,反映風險情緒全面回升。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更高關稅的暫緩期正式延長90天至11月中,疊加美元弱勢有助人民幣匯率維持穩定,並改善整體市場風險胃納。雖然宏觀環境面臨信貸增長放緩、通縮、消費疲弱和房地產行業困境等挑戰,但中國內地利率處紀錄低位,以及美元疲軟皆有利中國股市。近期中國內地和香港的首次公開招股(IPO)活動反映相關特點,2025年上半年香港的IPO規模按年升7倍,並重奪全球IPO規模排名首位。
中國上周五公布的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皆差過預期。整個7月的颱風、大雨和洪水對基礎設施投資造成壓力。面對關稅引起的不確定性,反內卷措施亦可能已開始拖累資本開支,但如果經濟活動放緩程度威脅到中國未能達到GDP實際增長目標,中國政府亦已準備好相關刺激政策,下個政策重點可能是房地產和投資。新增政策和支持性的監管態度、指數權重日益偏向科技股,以及仍然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進一步提振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興趣,短期內支持我們超配的中國股市倉位。
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資產配置主管 廖嘉豪
專家點評 - 廖嘉豪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