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學生宿舍別有意義 (二)
經營學生宿舍別有意義 (二)

經營學生宿舍別有意義 (二)
昨文介紹了學生宿舍的其中兩項社會功能:一是配合香港發展教育產業,填補外來學生的住宿需要;二是善用大量閒置的商業樓宇資源,盤活被困死的社會資金。這兩項功能是所有學生宿舍所共有的。今
天我想介紹的是,在香港尚未普及、分工相對專門、投資金融化,兼有國際資金參與的地產投資方式。
傳統的香港商業模式是,先需要有資金擁有者看到商機,覺得某項生意有得做,再由資金擁有者自行設計出一套經營模式,然後才去招募經營團隊,開展生意。
主導這種商業發展模式的,是資金擁有者。他們不但要有錢,還要有抱負,有謀略,有推動力,而且還不怕冒風險;只要其中一環出現短板,生產就難以實現。
發達的經濟體之所以能在經濟表現上更為出色,就是因為他們不再依賴個別人士既得有資金,又得有技能,還得有願景與抱負,且靠社會有機制,把具有不同優勢的人匯聚起來合夥去做生意。
這樣,原本未必一定會大量出現的生意,亦像雨後春筍那樣,應社會的需要而出現,而且做得更加有聲有色,令社會的需要可以及時得以滿足。

這種促成多方合作的機制,通常以金融業為基礎。一個成熟的社會,有大量中產階級,擁有大量閒資的他們亦明白投資並非人人都勝任,所以願意把資金交予專業的投資者去打理。如是令社會上出現很多信託投資基金。
這些基金的錢,有些來自退休金,有些來自非政府組織的永續發展基金,有些來自國家的主權基金,當然亦有些來自大量個別小投資者。他們手上的錢數以萬億計,急須物色投資項目,為資金謀出路。
有一段時期,西方國家為了打壓中國,刻意限制這些基金來港活動。最近這些限制似乎鬆了不少,尤其在投資學生宿舍方面,顯得非常活躍。他們的出現,令一度相對沉靜的香港投資市場又再度蓬勃起來。
這類基金與本港的資金擁有者不一樣。香港的老闆出了錢就甚麼都想「話事」,結果反而「壞事」。而這類國際基金的管理者,很尊重專業,他們只在選擇項目時參與得多一些,待項目確定後,就會把項目交給專業團隊去管理。他們只賺管理資金的錢,其他的錢,就交專業人士去賺。項目完成得好,專業人員還可獲得額外分紅,大家合作愉快。
這種地產投資模式,分工精細,有人出錢,有人出力。出力的亦分開不同的專業,各司其職,各展所長,成效比傳統的模式優勝。這種方式有助香港的地產行業走向專業化、基金化、金融化,以及國際化,是一種值得鼓勵的方向。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