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2025年8月15日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2025年8月15日


國泰客運價跌量升 快運價量齊跌
國泰客運價跌量升 快運價量齊跌


國泰中期業績未符市場預期,令股價急挫。(資料圖片)

上星期國泰航空(293)公布今年中期業績,由於表現平平而且未能符合市場預期,導致股價於公布當日急挫接近一成。其實國泰業績不差,受惠於客運量大升27

.8%,至1,362.7萬人次,以及乘客運載率升2.4個百分點,至84.8%,期內客運收入升12.7%,至372.12億元。至於貨運則持平,期內貨運收入微升1.2%,至127.61億元。綜合而言,期內整體收入升9.5%,至543.09億元。不過,旗下廉航香港快運盈轉虧,期內錄5.24億元除息稅前虧損。雖則如此,期內股東應佔溢利仍增1.1%,至36.51億元。

細看國泰客運業務(不包括香港快運),期內「可用座位千米數」(供應量)和「收入乘客千米數」(需求)分別增加26.3%和30%。需求升幅大低於供應,反映更多人購票乘搭航班。不過,同期的「乘客收益率」減少12.3%,至60.4仙,顯示平均票價下降,收入效率降低,管理層解釋是市場供應增加導致收益率下降,意味市場競爭加劇。至於廉航業務香港快運,期內「可用座位千米數」和「收入乘客千米數」分別增加38.3%和28.3%。需求落後於供應,反映航線快速擴展但市場未能同步消化,管理層歸咎受到日本地震傳聞影響,加上「乘客收益率」減少21.6%,至43.2仙,看來是為了搶市佔率而劈價,但也未能刺激客運量。簡單來說,國泰客運是「價跌量升」,香港快運則是「價量齊跌」。

燃油一向是國泰最大的營運開支,撇除財務支出計算佔總營運開支約三成。因此,燃油對沖一直備受關注。於今年上半年,燃油成本總額升1.5%,至144.36億元,加上2.18億元對沖虧損(去年同期是6,100萬元盈利),燃油成本淨額升3.5%,至146.54億元。究竟國泰應不應做燃油對沖?若以結果來看似乎不應,但油價受地緣政治、供需、美元匯率等多項因素影響,世上又沒有水晶球,根本難以準確預測。進行對沖可能導致虧損和錯成機會成本,但卻可以穩定財務表現,加上佔營運開支重大,從風險控制角度來看無可厚非。



值得一提,以國泰整體航運業務計,期內「收入噸千米數」升18.1%,但「每百萬收入噸千米耗油量」只升0.7%,顯示實際運載上的燃油效率維持得不錯。不過,期內「可用噸千米數」升15.9%,但「每百萬可用噸千米耗油量」卻升2.7%,反映運力擴張的同時,燃油效率略有下降,再加上乘客需求增長大於供應,難怪管理層表示要購買波音飛機了。

最後一提,管理層表示香港快運短期仍面臨挑戰,雖然日本航班機票預訂量回升,但尚未回復至正常水平。國泰如何應對?就是新增航點,例如今年5月新設江蘇省常州及浙江省義烏航線、6月加開韓國清州及大邱航線,以及11月將加設沙巴首府亞庇航線。此舉既可彌補日本航線需求下跌的影響,又可降低依賴,同時也亦為未來的成長鋪路。是否成功,我們拭目以待。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