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2025年8月8日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2025年8月8日


統計失準還是政治幹預?
統計失準還是政治幹預?


美國上周公布的就業數據遠遜預期。(資料圖片)

美國勞工統計局上周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顯示,7月新增職位僅7.3萬個,低於市場預期,加上前兩個月的數據遭大幅下修,市場加深對關稅政策衝擊美國經濟的憂慮,導致股市急挫。數

據公布後,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即指責統計局長基於政治目的操控數據,並下令將其免職。

一個有趣發現,不少媒體以「就業數據疲軟」搭配「特朗普解僱勞工統計局長」作為標題。乍看之下,容易讓人覺得特朗普輸打贏要、無理取鬧。然而,他的質疑並非毫無依據。以5月的非農數據為例,6月公布的初值為13.9萬個,7月修訂為14.4萬個,到了8月公布的第三次估計值竟大幅下修至僅1.9萬個,與初值相差達12萬個之多。6月份情況亦類似,7月初值為14.7萬個,8月修訂值僅剩1.4萬個,差距高達13.3萬個。試想想,若僅依據初值進行經濟分析,結論恐怕天差地別。

這兩個月份是特例嗎?看看2025年1月至5月的數據修訂狀況(即第三次估計值與初值的差距),其中3月與5月下修幅度分別達10.8萬及12萬個,其餘月份下修幅度則介於1.9萬至4.9萬之間。將這5個月的修訂值相加後平均,得出平均修訂值為-6.6萬,意味期內每個月的非農職位初值平均被高估約6.6萬個,顯示初值可能存在系統性高估就業增長的傾向。若僅計算修訂的絕對規模,即不考慮正負號,這5個月的平均絕對修訂值為3.9萬,即平均波幅為±3.9萬,較2024年同期的±2.8萬更高,反映年初至今勞動市場數據的波動性顯著增加。



造成此現象的根源,很大程度在於特朗普。自他上任以來,聯邦政府經歷大規模裁員與削減開支,勞動市場結構急速轉變,導致初步數據難以準確捕捉實況。例如製造業和零售業,就可能因關稅衝擊而出現超乎預期的波動。勞工統計局報告亦坦言,5月與6月的修訂幅度確實高於正常水平。

值得注意,第三次估計值仍非最終定案。依據勞工統計局的作業流程,涵蓋就業、工時與收入的初值,通常在每月參考期結束後3周發布。初值數據源自企業調查,但初期回覆率僅約60%至70%,剩餘數據需在後續兩次修訂中逐步補充,直至年度基準過程完成。初步基準修訂通常在每年9月進行,最終基準修訂則於次年2月公布。換言之,2025年3月的數據,可能須待今年9月或明年2月進一步修訂後,方為最終值。此外,初值會經過季節性調整,以排除假期、天氣等因素幹擾。然而,調整模型依賴歷史數據,當經濟模式發生劇烈變化,比如關稅政策,季節性調整的準確性便可能失準。

誰是誰非?在許多人看來,統計數據波動劇烈且須大幅修正,統計局長難辭其咎。然而,數據修訂是標準作業程序,局方有既定規範可循。況且,此次大幅修訂主因似為關稅等外部經濟衝擊,而非局長個人或局方失誤。歷史經驗亦顯示,經濟動盪時期的數據修訂幅度往往更大,例如2008年環球金融風暴,當年9月非農數據曾下修24.4萬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3月數據更大幅下修67.2萬個。

在任何一個機構,沒有手下大規模配合,最高負責人難以隻手遮天,更何況像統計局這類的技術部門。特朗普對局長的指控,大概是以己度人罷了。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