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2013年1月15日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2013年1月15日

青心直說:利豐功績變包袱 - 胡孟青
利豐(494)之前的三年計劃目標,是在三年後即今年,將核心經營溢利提升至15億美元,當時有市場人士認為,目標過於進取。但從公司角度設想,既然以往達標,就已經累積充足經驗,可以做得更好。可是當年的目標,或者只是建基於客觀形勢,到市場受落並且建立了樂觀的預期後,一旦營運環境有變,管理層如何重新調整市場預期,才是最考功夫。

畢竟,利豐作為供應商的融資中心,隨著經營環境改變,供應商結構亦在行業汰弱留強下出現洗牌,利豐的議價能力與中介角色,已受到現實環境的考驗。很明顯,利豐管理層有好幾次就算心知不妙,都只會選擇向外說:有信心,沒有問題!

利豐管理層的執行能力,已經大打折扣,而他們管理市場預期的能力,可能更糟。利豐上市以來,都有公佈三年計劃,之前的順風順水,除受惠業務處於發展期的階段性因素外,就是股份本身的市盈率擴張效應帶動的增長,只要公司能維持高市盈率,走出去收購就更顯優勢;一旦市盈率處於收縮期,收購製造的盈利擴張效應,就會產生如近年反覆出現的困境。兩年前左右,瑞銀的分析員已經一早預告將有上述情況出現,現在市場也應向該名分析員報以掌聲。

三年計劃離不開擴張
無獨有偶,近幾年來,無論是?控(005)、利豐抑或思捷(330),都是美國業務出事;似乎足以告誡本港公司,美國有業務收購機會,都是不碰為妙也。

?控出事後,歐智華領軍的三年計劃,重點是降成本;相反,利豐每次三年計劃都離不開業務擴張,加大版圖。?控、利豐與思捷,其實都如出一轍,就是受累於過去的成功所遺下的包袱,但前者論管理預期及危機處理都遠勝後者,最低限度,?控知道能放能收,退一步就海闊天空。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上一則: 財智語陸:券商股買大唔買細 - 陳永陸
下一則: 金手指:沽Yen起碼沽三年 - 孫柏文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