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3年4月10日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3年4月10日

懷緬大市場小政府
作者是 王冠一
10-04-2013 (週三)

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主張的「大市場、小政府」理念,直至今天,仍有不少人懷緬,希望重現當年英國中興的局面。不過,觀乎目前世界各地的政府,誰不在幹預市場運作?美國、英國、歐元區,近至日本,都以挽救經濟為名公然介入市場。戴卓爾夫人奉行的自由經濟主義,與今日現況相比,此一時彼一時也!

1979 年戴卓爾夫人出任首相之時,正值石油禁運後,英國經歷了數年滯脹 (1973 - 1979),國家經濟亦因工會勢力龐大而一蹶不振。戴卓爾夫人與當時美國總統列根一拍即合,積極讓國家經濟返回正軌。

戴卓爾夫人推動企業私有化,並把自由經濟主義的精神融入政策內,強調國民不要只倚賴政府,換句話說,免費午餐不復再。所以,她任內大學大幅加學費、博物館由免費變收費、郵政局的電訊部門變成私營公司。當年她最具代表性的講話是:「大部份國民都將生計問題歸咎於社會,但如果每個人不先解決自己的問題,政府都無能為力」。

現今國際的情況卻是另一個極端。2008 年金融危機後,不少機構都被國有化或近乎國有化,例如英國政府以 390 億英鎊注資三大銀行成為大股東(蘇格蘭皇家銀行、HBOS、萊斯)、美國政府購買 AIG 近 80% 股份、接管兩房、拯救三大車廠等。各國大型企業明顯是當出現財政問題時,便順理成章的紛紛伸手等政府救濟。馬克思說,資本主義之極端就是社會主義的初階。政府為了選票,豈能不奉行福利主義?

1970 年代初期,英國大部分企業,無論是鋼鐵、礦業和電訊等都是國有的,福利主義盛行,工會勢力龐大。政府於市場上佔很重的角色,負擔亦很重。戴卓爾夫人一上場,便收緊政府開支、資產能賣的便賣,例如於 1979 年至 1987 年間多次減持英國石油 (BP) 的股權。經濟政策上,她認為控制通脹比解決就業重要。 所以,當時英倫銀行就配合英國政府開始收緊貨幣流通量 (M3),去打擊滯脹。

另外,她亦推行減稅、鼓勵私有化、減少法例規管、限制工會的權力(如 1984 年更解散了擁有十多萬會員的煤礦工會)等,從而創造一個更自由的營商環境。的確,她的政策促使英國這頭「病老虎」起死回生。1986年推行的金融大改革 (Big Bang),更奠定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很多國民成為股東,外判制、合約制亦令僱主慢慢累積財富。

可惜,時移世易,戴氏所奉行的「大市場 小政府」已不能套用於目前的經濟環境。難道各央行能收回近年瘋狂印出來的鈔票?政府願意減少稅收?民眾能忍受失去享受多年的福利政策?覆水難收也!

?
王冠一 下一個 >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