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觀點 - 施永青
應及時檢討增徵印花措施
(2013年05月07日)
【am730專欄】4月份在土地註冊處登記的樓宇買賣合約只有4,387宗,稍高於2008年11月份金融海嘯時3,786宗的歷史低位。如果純計二手買賣,4月份更只有2,482宗,比2003月3月份沙士疫症期間的3,187宗,還要低31%;在在顯示情況極不正常。
造成這種不正常情況的原因,是政府的行政幹預。新增的多項印花費措施,令市場上原有的買家,大部分都失去了入市意欲;唯一未受打擊的,只剩下首次置業人士。這類買家通常只佔市場的一、兩成左右,無法支撐得起整個大市的正常運作。
現時市場上可供出售的單位,無論在尺碼上還是售價上,都與首次置業者的需求及能力錯配。即使樓價再跌兩、三成,首置者也不一定負擔得起。因此,可以預期,只要政府的政策不改變,樓市還會進一步淡靜下去。
地產代理是最先受影響的行業。以4月份的成交量計,平均要每五個代理,才有一個會「開單」。地產代理的底薪不高,要靠「開單」賺傭,才能維持正常的開銷。以現時這麼低的成交量,即使公司不裁員,從業員也得另謀出路。
現時行內約有三萬個持牌代理,以現時的交投量,最多只能養活一萬個代理,其餘的遲早要出人力市場競爭,對其他行業的工資水平,都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有人預期,香港失業率將很快會見底回升。
其實,受樓市淡靜影響的,除了地產代理之外,做樓契的律師樓、銀行的按揭部,以至裝修傢俬家電等行業都一併會受影響。其產生的負面影響,不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可能比一般人想像中大。
葵湧貨櫃工人罷工,涉及的人數不外四百多人,已引起社會的大量關注與支持。但樓市淡靜所造成的影響,其實遠比碼頭工人失業嚴重,可惜至今仍未能引起社會足夠的重視。這可能是因為:高樓價已被視為地產霸權肆虐的工具,人們樂於看到地產霸權吃點苦頭,因而忽略了樓市逆向可以造成的社會負面影響。
無疑,現時社會上的確是支持繼續行高印花稅的人佔多數,即使政府內部亦樂於看到推出的抑市措施初見成效。要在這種形勢下推動政府去檢討增徵印花稅的措施,實在不識時務。然而,樓價的升勢一旦真的逆轉,其產生的破壞力,可能遠比為社會帶來的好處多,政府不應掉以輕心。
香港有52%的家庭已擁有自住物業,30%的家庭住在公屋,只有18%租住私人樓宇,其中一半可能想住公屋。所以真正想樓價下跌以便置業的家庭可能不足9%。政府只宜阻止樓價上升,卻不宜推倒樓市,否則只會重演「八萬五」的悲劇。
新設的增徵印花稅措施,已成功阻止樓價上升;但這類高度幹預市場的措施,只宜非常時期使用,偏方不宜長服。政府應在適當時期考慮撤回,市場才能恢復健康。
上一篇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