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3年7月25日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3年7月25日



中國行集體領導制,主要由中央常委做施政決策。一眾常委,意見未必一致,怎做決策?基本上是用上毛澤東講的「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亦因此,中常委的調查點(調研點)也就是未來決策的用力處,因此調研中常委的調研,有助估未來政策方向。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對十六屆、十七屆(截至2011年8月)中央政治局常委調研情況做了統計。結果顯示,十六屆的九位常委五年間到全國各地調研考察累計352次,人均達到39次。其中,溫家寶調研次數最多,達76次。十七屆的九位常委在2007年10月至2011年8月不到四年的時間裏,國內考察調研次數達到386次,人均43次,比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整個五年任期內完成的調研和考察總數還要多9.7%。其中,溫家寶調研與考察84次。

最關注「中央精神如何落實」
研究將過去10年常委考察調研的主題和內容歸納為20類。統計結果顯示,十六屆和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調研頻率最高的主題均為「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會議精神、五年規劃執行與預研、踐行科學發展觀」,分別為95次和100次。以十七屆中央政治局為例,每次中央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後,九常委都會完成總計不少於五次的以督導會議精神為主題的調研。

研究認為,這表明國家領導人調研不僅重視新決策的研究和制定,更重視在已有政策的執行過程中蒐集反饋資訊、發現問題,以便對既有政策進行完善,同時為下一步決策提供參考。十六屆、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任期間,中國先後發生沙士、南方雪災、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大家應有印象,在2003沙士中,常委調研後不久,便迅速拍板建立小湯山醫院,將沙士當作核輻射事件來處理,結果沙士患者在十足的隔離下,終能大家都捱過困難,重見天日。

2004年的南方雪災時,中國對邊區自然災害的救護未有充分配套,但到了汶川地震時,地震發生在下午二時許,在當日五時溫家寶已抵災區開展黃金72小時的救援行動。最重要的,不是溫家寶一人到,而是湖北等地的消防地震救災隊亦同時開拔,藍色的災區帳篷等救援物資與救援隊從全國各地調運汶川,這是中國前所未見的。這不能不說是年前南方雪災,牽引眾中常委的調研,而終建立了無災時便藏於各地,有災時便四方出動支援的救災機制,所以近年中國的大型天災中,救援工作都是熟口熟面的畫面。一如城市火災,有哪個城市的救災不是相似?這亦表明,中國救災機制已恒常化,這應是常委調研的結果。

據《北京青年報》統計,去年11月至今,七常委考察調研近50次,遍及22個省市區,習近平的頻次最多,其次是李克強。四川是常委考察次數最多的省份。

七常委考察22個省市區,覆蓋華北、華南、華東、華中、東北、西北、西南等各個地區。其中,四川、北京、天津、河北、甘肅、江蘇、新疆、內蒙古等省市區,均有兩名或以上常委考察過。有四名常委曾到四川考察。習近平、李克強和張高麗在蘆山地震後赴災區指導抗震救災,俞正聲則是今年一月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就做好民族地區工作進行調研。

常委們的考察地點,往往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習近平首次離京考察選擇廣東省,第一站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市,他向鄧小平像獻花籃,並強調要繼續推動改革。去年12月和今年七月,他考察太行山區和西柏坡,兩地都屬於革命老區。在廣東、海南、甘肅期間,習近平還視察當地軍隊,這也是區別於其他常委之處。

李克強任國務院總理後,考察的第一站放在經濟活躍的華東地區。在江蘇和上海,他首次詳細闡述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五大路徑。今年四月,為應對H7N9禽流感,李克強赴中國疾控中心調研。今年六月,審計報告出爐前,李克強到審計署考察,要求進一步強化審計工作。

七常委中,俞正聲的考察省份特點尤為明顯。去年12月,他走訪了各民主黨派;今年一月,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調研;三月,赴貴州考察少數民族地區;五月,在新疆調研地區穩定和發展……。

相關基建項目應出台
從以上的常委考察地點、路?、事項看來,投資者可以有甚麼觀察?
?四川、北京、天津、河北、甘肅、江蘇、新疆、內蒙古等省市區,均有兩名及兩名以上常委調研過,大家可有留意少了上海?上海只有李克強去了一次,是因為上海太掂了不用怎理,還是甚麼?

?習近平八個月內兩次考察河北,第一次是去年12月來到太行山區,第二次是今年七月回到30年前工作過的河北正定,如果你有讀過中共黨發展歷史的,應知到太行山區和西柏坡兩地都是屬於革命老區,這又有甚麼含義?在廣東、海南、甘肅期間,習近平還視察了當地軍隊,作為軍委,看似必然,但也應有因。

?7月21日,習近平飛到湖北,考察武漢新港。武漢新港由武漢、鄂州、黃岡、鹹寧四市港口岸?統一規劃而成,目標是「億噸大港、千萬標箱」。陽邏貨櫃港是武漢新港的江北核心港,去年(2012年)貨櫃吞吐量達到76.48萬標箱,今年上半年實現40.36萬標箱,同比增長8.93%。

接待的顧強生謂「總書記的問題都是圍繞著港口的生產和建設,非常關心經濟運作的情況。」他說:「他問我港口生產經營是不是很好,又問港口是不是發展潛力很大,並且關注港口集裝箱的流向問題,是否到國內東南沿海的比較多。」

從中常委近月的調研看來,似乎一些整理、套配華中、西北與西南區的基建項目應會出台,促進中東西部的融合與發展,從而增加內需以及城鎮化、鐵道、內陸水道,似乎交通建設又將上日程,是否有得炒,各位可諗諗。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