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2013年8月9日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2013年8月9日

地產界阿信的故事
正當地產業界組織示威,要求政府撤銷「辣招」,並且以賣樓、關舖、裁員來回應成交淡靜之際,祥益地產汪敦敬先生卻唱反調,認為「代理業營商困難的真相」,是業內盲目擴張的結果。

文中表示持牌人數上升到36,000人,而近月每月成交只有三五千宗,即是每月每五個代理才開一張單(一買一賣收兩次傭金計);反之祥益的人均宗數,6月有3.2張,7月有3.5張,穀底月份每月也有2.2張。以下是土地註冊處的統計數字:



同以36,000人計,6月全港人均數是0.128宗,7月是0.152宗,而穀底月份0.122宗;換算回多少經紀做一張單,分別是7.80人、6.56人和8.21人。如果要達到祥益的數字,全港經紀人數要減至1,442、1,568和1,994!

不過請大家留意附註,數據並不包括未補地價的公屋居屋,即使連居屋第二市場和「白居二」都不包括在內,據知2,500個白居二名額已有兩成上車,即是單計此數已有500宗,相當於6月和7月總數的5%是沒有計算在內。

如果祥益的數字是實數,相信都有包括統計以外的未補地價公居二屋數字,還有租務市場都未計算,而祥益本身的經營區域集中在屯門和元朗(包括是天水圍),都是居屋集中的區域,自然就可以有很多「統計外」的生意。

另一個關鍵正是祥益所在的區域,根據土地註冊處的數據,7月份屯門和元朗二區共有894宗,佔交易宗數的16.3%,可是中美利港的地盤集中在港九市區,港島區只有834宗,比屯門元朗還少;九龍好一點也只有1,493宗,大家想一想單是美孚新村,四大的分行有廿多間,還有各熱門區域如西九、?魚湧等,就是去爭這麼少的成交。



所以筆者推斷之所以『祥益無白果』,是因為該公司過去十年集中優勢兵力在大西北這個利基市場(niche market),而且受惠於近年大西北交通改善、社區提升、商業活動增加等因素,再加上政府的白居二政策令居屋二手市場「復活」等諸多利好因素。

這件事就令筆者想起759阿信的故事,從公司的年報,可以看到一個類似的故事:

2011/2012年報
本集團的香港本部在電子元件業務逐步遷回中山總部的同時,在去年度以汲取經驗的目的試行加入本地零售業,開始展開「759阿信屋」的零售商店。在汲取經驗的過程中,「759阿信屋」發展至11間時,本地供應鏈出現較大的變動,使管理層需考慮日後的貨源安排,在2011年3月份起,本集團決定改為由日本、台灣、韓國及歐洲各地自行進口貨品,並以「薄利多銷」作為經營第一宗旨,製定出第一期分店總數60間及第二期120間的發展目標。同時,本集團的香港本部資源亦即時投入「759阿信屋」的零售業務。

本集團原擬只開設約10家日式零食店舖作為香港本部汲取經驗及對探索新業務可行性的試驗。雖然秉承了本集團薄利多銷的宗旨,當時之759零食屋╱阿信屋定位及貨源供應與市面上一般零食店無異。貨品主要來自本地著名生產品牌及入口食品代理商。由於對自主定價的堅持爭取,本集團無奈要在零售業務之供應關係上作出重大調整 - 由過去主要依賴本地供應鏈以至改為以平衡進口為主要採購模式。隨著採購模式的改變,集團在經營零售業務之餘,還須充當進口商一職。為了配合以完整貨櫃為進貨單位的新採購模式,集團同時調整759阿信屋的發展規模,將當初計劃10家門市的目標增加至年度第一階段的60家(於2011年12月底完成)。第二階段為120家,預計2012年底前完成。

2012/2013中期報告
過去,阿信屋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踏足市場。公司由最初只願投入有限資源,至近年以傾集團之力來發展零售業務,是因為我們在早已被雄據的零售市場中,難得找到一個能讓阿信屋發展、支持者認同的營商模式。我們深明阿信屋的對手都是經驗老到、實力雄厚的大型零售商。若我們執於一般的市場經驗而非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來加大市場份額,相信我們可能早已錯失了令阿信屋發展的僅有空間。

找到利基市場,探討到適當的商業模式,細集團也可以在大集團夾縫中生存和壯大。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