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要賺錢 先要嚴控虧損
2013年12月11日
介紹賺錢方法的財經書汗牛充棟,《獲利的法則:一個操盤手的虧損自白》(What I learned losing a million dollars,作者:Jim Paul)卻是另類,大半篇幅自揭瘡疤,教導讀者應對虧損。作者阿占雖非大富,但前半生一直符符碌碌,平步青雲:越戰徵兵,人家被派往越南搏命,他卻調到南韓,還因蜀中無大將,破格被委任作旅作戰官;初入門商品交易,撞啱大經紀助手出缺,獲得優厚待遇,還有機會獨當一面,趁交易所撲水起樓,投得會員資格,甚至成為董事。但當阿占自以為聰明絕頂,除做經紀外,自己胡亂炒埋一份,便大開地獄之門。
贏錢方法各有不同
起初操作還算順利,但炒黃豆油價差套利一役,卻一鋪清袋。所謂價差套利,是指買入近月份期貨,再沽空遠月份合約。當供應緊縮,價格上漲,近月份升幅會超過遠月份,便可獲利。使用價差而非單頭,是因為交易所計孖展方法不同,價差組合只需要每日補差價,開倉不用按金,所以阿占和朋友、客戶,甚至門口的秘書,均全力開倉。剛開始時的確大賺,市場還流傳他們挾死著名交易員Richard Dennis;但之後價格回落,組合開始由賺轉蝕,眾人逃生,阿占卻堅持不斬,最終倒輸百萬,連交易所席位也被沒收拍賣。
劫後餘生,阿占才驚覺半世靠運。痛定思痛,他盡讀投資經典。可是,翻破萬卷,他發現尋找不同的賺錢方法,是一條歧路:十個專家十種方法,甲不求精準,只食中間一段;乙捕捉頂底,無寶不落;丙愈跌愈買;丁見高才追……阿占發現每段時間,都是一班人賺另一班人的錢,之後又調轉,周而復始,所以每次失敗後尋找新方法,只會是鏡花水月。但他又發現,成功者的共通點,是失利時對損失(及自我)的控制,掌握得極嚴謹。相反,他在失敗前,配合人脈與運氣,也有各式成功的賺錢方法,可是一旦損失,全然沒有準備,一下子便一敗塗地。
莫混淆損失和錯誤
阿占對應對虧損的分析,相當詳盡,在此先簡介部份。他發現交易者常見的問題,是將損失與錯誤混為一談。他以電器舖、水果檔老闆為例:每箱燈膽總有一定的折損率、每日開檔總有水果賣不去爛掉。店主會控制這些水平,視之為業務必要的成本,而不會將之與一己榮辱、情緒有太多牽連。相反,交易員選定了一個方向,比較像捧一隊波:控制不到球隊的表現、比賽的結果,但當失敗時,雖然並非自己有錯,卻會傷心莫名,自尊受挫。
阿占主張,別將客觀、外部損失(虧損某一金額的事實),轉化成內在損失(認為是錯誤、無面、壞事)。因為一演化成內部損失,情緒便會「接手」,最簡單的例子是止賺不止蝕,因為一斬便是「錯了、樣衰」,正如當日高位回落,他賺少了就不肯走。如果排除情緒化,則結果不會影響之後的決策。
轉載自《東周刊》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