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公式思維入市 - 胡孟青
■早前滙豐中國PMI初值,細分的出口部份其實顯著上升,意味外圍因素向好。路透社
左右港股升跌的因素主要是內地,好的時候是背靠祖國,壞的日子就被祖國拖累。以往多年,恒指升跌,高高低低,從來是內地政策、數據主導,如果談甚麼估值吸引,用歷史平均數比較,甚至以為受惠外圍好景而入市博撈底,那就是自討苦吃吧。
估市難,但某程度上要估中國股市或中資股走勢並不困難,基於中資股走勢跟經濟數字及政策關連系數接近一對一,所以市場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套formula thinking──經濟數據弱、經濟下行明顯、全年增長目標有困難;政策有憧憬、買貨、期望預期升溫;政策有了,但幾個月後又再打回原形。
的確,由於有關規律模式幾乎萬試萬靈,市場基本上毋須要有專業策略師的存在,估中政策就等於估中股市,而炒政策就形同炒注資,預期會注資期間乃蜜月期。
好了,經濟是轉弱了,但回歸基本步,是否真的很快會有政策出台呢?是次再出現的市場公式化思考,會否未必成立呢?
如果全年增長目標是7.5%,是鐵價不二必定要保,而又如果連第二季增長都會進一步轉弱,短期政策出台機會是頗大的。但首先,中央強調是7.5%左右,官員亦說明過,7.1%、7.2%、7.7%,都屬於左右的定義範圍,亦即是,7.5%未必是年內鐵價不二的目標。
第二季經濟應有改善
從市場預期的首季經濟增長7.3%中位數來看,再根據去年中出現的經濟低谷,基於基數效應,若一切假設不變的話,很多經濟師亦承認,第二季應該會有改善。
再者,早前公佈的滙豐中國PMI初值,細分的出口部份其實顯著上升,意味外圍因素不但沒有轉差,反而進一步向好,都為經濟提供一定緩衝作用,除非全球製造業不向中國落單,那就沒說話好講了。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上一則: 財智語陸:閂水喉細價股堪憂 - 陳永陸
下一則: 投資學堂:候低吸科網股 - 譚紹興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