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與企業社會責任
港鐵是一家很特別的公司,一方面它是一家上市公司,有著為股東謀求最大盈利的任務;另一方面港鐵又是一家由政府持有大多數股份的公司,政府持股量超過四分之三,自然大眾也對港鐵的定位有著不同的預期,人們都會覺得港鐵應以社會責任為服務宗旨,只是這兩個角色卻是互相矛盾,也令港鐵種種的企業活動都會給人議論紛紛。
我們先不說近期工程延誤的問題,因為這涉及公司的管理文化,筆者反而想說說在現代管理思潮中港鐵的定位和角色。
從前在八十年代受訓的一代管理人,是接受了企業的最大責任是謀求盈利,因為只要企業有了盈利,企業才可以賦稅,而政府通過稅收才可以進行各種公益活動,企業在有盈利的狀況下,它們才可以聘用工人,人們才會因有收入而進行消費。在這一種意見裡,企業應該追求營運上的有效,繼而令股東權益極大化,至於企業社會責任,則是聞所未聞的東西。然而,在千禧年之後,企業已開始反思這種做法是否恰當,特別是在安然的會計醜聞之後,企業管治已是頭等重要的課題,在金融海嘯之後,華爾街的貪婪令人意識到,企業以盈利為單一目標的不當,現在管理學已對企業的功能和角色有了不同的理解,當中的一個大轉變,是企業已不能單單只顧追逐盈利,而是要向所屬的持份者問責,企業社會責任已是一個大趨勢。
筆者說了上面許多管理思潮的轉變,旨在說明了一點,就是港鐵在管理上要追上近代的思潮,而不是活在過去成功的經驗上。港鐵過去是成功的,在服務質素上是領先全球,但港鐵不能只滿意這些過去的成就,而且選用了過去成功的表現,來作為未來服務水平的標準,更是令港鐵管理層更遠離群眾,因為現在人們衡量港鐵已不再是服務數據,而是全方位的審視。
企業社會責任這個名詞比較虛,因而不同人會有不同的理解,而對港鐵來說,要擺脫以往的評核指標,要加入社會責任的因素,才會拉近港鐵和群眾的距離。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