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又怎可與青年政策掛勾?
有政治團體發表青年的研究報告,認為樓價太貴,建議增加興建青年宿舍幫助儲首期,以及多項扶助青年教育與就業的建議,例如改革學徒制度,提供津貼讓僱主聘請學徒等。
這些論調和建議,其邏輯都似曾相識:樓價貴,青年人負擔不起,所以幫助他們置業,他們就不會不滿了;青年人缺乏向上流機會,所以協助他們就業,他們就不會不滿了。
筆者早就不是青年人了,但接觸青年人的機會,總是有的,對於他們來說,未必是想自己去儲首期,然後用十多二十年去供樓,他們會認為這是做「樓奴」。因為他們未必會以置業為人生目標,或者他們想要更多公屋呢?
甚至從佔領事件的標語看,他們的訴求和口號,其實極少是與置業或致富有關,他們可能想要一個更理想的政治制度,一個財富分佈更平均的都市,一個更公平的社會。這些都理想主義,甚至不是個人主義思潮。所以一些以個人的置業目標和改善生活之類的措施,又真的未必是他們想要的。
至於建議改善學徒制度,試問又有多少年青人願意去做一個學徒?這種彊化的制度,在高速變化的社會,究竟又是否切會個人甚至社會的需要?正如過去十多年推行的如副學士、青見等措施不見成效,也是一種借鑑。
將青年政策的失效,擺到去樓市,實在是捉錯用神。工作都沒前途了,還講甚麼買樓?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