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求變 脫胎換骨 2014-12-31
去年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以個人名義斥資 2.5 億美元購買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報章--《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近年移動通訊發展迅速,上網便有無窮免費資訊,傳統平面媒體的功能失色不少。那為何電子商貿平台創辦人會在此時涉足傳統媒體行業呢?
根據標準普爾今年9月的預測,估計明年年底前,美國報紙和雜誌的 「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將下滑 5 % 至 10 % 。而印刷廣告收入更會進一步下滑。單憑走向「數碼頁面」策略,難以遏制 EBITDA 整體下滑的趨勢。報界必須通過「增加訂戶」和「提高定價」來穩定收入。從中、短期來看,報業應保留「印刷業務」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直到「數碼業務」自給自足為止。
明知報業是夕陽行業,貝佐斯此次投資決定看來不太明智,但伴隨而來的消息,卻讓人有點期待--《華盛頓郵報》的重大改革方案。他計劃把《華盛頓郵報》轉型為科技公司,向其他媒體賣軟件,以及科技解決方案。
貝佐斯於過去 16 個月一直向《華盛頓郵報》注資,公司至今已經增聘了 100 名編輯人員,(淨增加約 60 人、解僱 40 人),而且還推出了「博客」和「數碼產品」等服務,包括「亞馬遜Fire」平板電腦上的一款提供早間和晚間新聞的應用程式。
根據美國互聯網流量監測機構 comScore 測算,《華盛頓郵報》網站今年 11 月的獨立用戶瀏覽量較去年增長 62 %,至 4580 萬。從網路流量的增長顯示,《華盛頓郵報》轉型開始略見成效。
有亞馬遜這個強大後盾,《華盛頓郵報》轉型至科技公司理應毫無困難。網路服務(AWS)是亞馬遜增長最快的部門,客戶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和流動媒體視頻供應商 Netflix,必能為華盛頓郵報》提供支援。
不過,由一間傳媒機構轉型到一間科技公司,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吧!首先,由公司內部出發,擁有百年歷史的政治雜誌《New Republic》 12 月有多名員工離職,原因就是抗議新股東、Facebook 聯合創辦人休斯(Chris Hughes)推行數碼改革,令老一輩員工未能適應轉型。
加上,轉型成本高昂,尤其記者與技術人員的薪資對比。根據招聘網站 Glassdoor 的資料,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軟體工程師平均年薪 7.8 萬美元,而記者平均年薪僅 5.2 萬美元,意味招募技術人員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除此之外,科技公司經常向員工發放股票期權,而報業沒有股票可以發放,科技人才何必選擇吃力不討好?雖說轉型至科技公司或資訊軟件公司是報業未來能看到的一片曙光,但前提是--能聘請足夠的科技人才。
王冠一財經頻道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