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環球消費災難
■感恩節期間美國消費連續第二年下跌,反映消費市道絕不理想。資料圖片
中國製造業PMI創八個月新低,與感恩節期間美國消費連續第二年下跌,似要輪流喚醒市場面對環球經濟現實,年尾例旺未見效於美國消費市場。根據美國全國零售協會(NRF)資料,上周四至周日出外購物人潮遜於預期,消費支出按年跌11%,由去年的574億美元跌至509億美元,反映消費者對商品折扣優惠麻木,與原先預期明顯出現落差。
1.4億名出外購物的消費者,相當於逾四成美國人口,今年即使很多商店於當日提早營業,加上美國就業市場改善,消費信心獲提振至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新高,美國上周油價亦創下四年低位,但美國人似乎仍不願花多一點錢。
網購流行影響實體店
NRF更委託Prosper Insights& Analytics,向逾4,600名消費者查詢在感恩節期間的平均消費金額,約為380.95美元,跌幅達6.4%。分析師紛紛為黑色星期五的不濟作出種種解讀,例如零售商早在一個月前已開始減價;更有指不少商店長年累月有折扣,令大減價變成常態,不再矜貴;還有指消費者預期感恩節假期後將有更多折扣,不必過急消費;最關鍵就是今天的消費者,習慣在網上格價才購物,網購較實體店更多著數,連駕車與排隊都慳番,「網購星期一」已不再震撼。雖然如此,根據市場調查機構comScore統計,今年美國網購星期一,當日網路零售銷售較去年增長17%,首度突破20億美元大關,更刷新美國網購史上單日最高交易紀錄。
香港上月零售市道轉差,按年升幅只有1.4%,也不能全歸咎於佔中,關鍵在於近年香港消費一族也流行網購,辦公室時不時有順豐速遞、Zalora送來的大包細包,試問買慣了百多元一對鞋、二百元一條裙的OL們,還會重返實體零售店嗎?許多OL連正貨護膚品與包包都已網購,甚至就算幫襯實體店都只揀韓日,可見未來本港零售商的生意真的凍過水,燈油火蠟人工舖租開支,統統蠶食利潤,又無法轉嫁客戶,假如舖租仍居高不下,可以預見,通街吉舖只是遲早問題,回報不足3厘仍去搶,肯定以舖價升值為目標,否則倒不如去存定期收息,惟只要稍觀察消費生態之轉變,已足夠令現水平仍以為炒舖可發達、一舖養三代者倒抽一口涼氣。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