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硬指標將使人人受害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先生在不同場合提出,未來十年房屋需求達48萬間當中,當中29萬間屬公營房屋,但現時土地只夠興建約25萬多個公營房屋單位,即是單是公營房屋,已經短缺了4萬單位所需的土地,所以要研究提高擴大可用地的範圍、增加建屋密度、提高住宅用地地積比率,以達到建屋指標。
多年前筆者在著作中批評,八萬五時代的規劃遺害,比如在一些公屋中的空地,如公園、球場、空置學校等,硬生生插一座座住宅大廈,例如大圍的顯耀邨和沙田的豐和邨,與附近的顯徑邨和禾輋邨並不協調。另一個例子是將某些區的部份地帶的地積比率提高,令到同一個區內,局部地方的樓層高了起來,建築密度又大增。例子有以天華路為界,天水圍北遠比南密;而將軍澳則是南比北密。
在相同面積的土地,要興建更多的樓,樓要建得更高,更密,單位的面積更細,均是與提高住宅質素背道而馳。要避免這種情況,要不是降低建屋指標,就是找更多的土地。這已經是老生常談,媽係女人的問題,偏偏社會上並不配合。
那些新發展區固然阻力重重,要動棕地又要安置原有租戶,其他鄉郊地帶要預留作丁屋用途,而郊野公園是理所當然動不得。
>
其實填海和改變土地用途,是更徹底的解決方法,只可惜並不是短期內可以見效,政府多個填海計劃,連研究經費也沒有著落,要將貨櫃碼頭搬走,隨著政府擱置十號貨櫃碼頭,亦已經變的不可行。
>
那麼無可奈何的結果,就是要麼建屋指標無法達標,要麼未來的居住質素,只有每況愈下了!
Show message history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