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博奕
去年油價在第四季急跌,現在油價每桶已是五十美元不到,比起多月前過百美元一桶,油價跌幅超過五成,油價暴跌影響著環球金融市場,不少評論都對油價的急瀉表達了見解。
有人認為這是美國人搞局,因為早前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控制了其進出黑海的要塞,美國對此極度不滿。由於能源是俄羅斯的最主要出口商品,當能源價格暴跌,自然會對俄羅斯的財政收入造成影響,且不論這個說法是否事實,實際上急跌的油價令俄羅斯經濟重創,盧布大幅貶值,弄到俄羅斯要暫停發行國債,兼且要大幅加息來挽救盧布匯價,俄羅斯經濟受到嚴重打擊。陰謀論甚到將這次盧布下跌和一九九八年的盧布危機相提並論,以為背後更大的動機是,藉著推低油價來使俄羅斯經濟破產,好使俄羅斯總統普京下台,美國便可附植親美勢力上台。
有人認為中東各國產油國才是推低油價的幕後主腦。這派意見認為,美國發現了頁岩氣之後,由於頁岩氣的價格低於當時的油價,在能源使用上已轉向頁岩氣靠攏,美國已扭轉其能源輸入國的地位,反過來可以有能力輸出能源。從中東產油國的利益出發,假如頁岩氣成功和石油能源對抗,中東產油國便要面對強大競爭,中東產油國倒不如將油價推低,使石油價格比頁岩氣便宜,從而令頁岩氣的開發不具成本效益,頁岩氣在能源市場上的地位也無法進一步發展。這是一種以本傷人,以低成本來封殺競爭對手的做法。有趣的是,這個說法是將美國說成是受害者;反之在第一個說法中,美國才是這趟油價變化的始作俑者。
姑勿論上述兩種說法是否真實,但一個重要啟示是,在國際商品市場裡,其定價從來都不是簡單的經濟供求關係。假如某些國家真的可以簡單的左右市場價格,從而達到政治目的,世間打仗已不再是傳統的坦克大砲,而是沒有硝煙的金融戰爭,在近代國際舞台上,金融戰爭所造成的殺傷力,對人們構成的苦痛和影響,或許會比常規戰爭帶來的得大多。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