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觀點 - 施永青
中國大而不強 仍需韜光養晦
2015年01月15日
世界銀行的統計數字顯示:若用「購買力平價」的方式估量,中國已是全球總體GDP最大的經濟體系。美國經濟學家施蒂格斯茨更認為,世界已進入中國世紀。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已積弱了一百多年。作為中國人,當然樂於看到自己的國家重新在國際舞台上建立自己的地位。但面對競爭對手的吹捧,中國人宜有自知之明;中國依然大而不強,切莫沾沾自喜,不再韜光養晦。
按世界貨幣基金會的數字(計到2013年),中國的人均GDP,在全球180多個國家中排名82,只屬中間位置,距離領先位置甚遠。亦即是說,大部分中國人的生活仍過得不太好。中國政府自己訂的目標,亦不過是讓人民可以過小康之家的生活。一個小康之家,根本沒有條件感到驕傲。
現實是中國經濟發展存在著不少隱憂,最近已出現GDP增長放緩,不知道這種放緩會持續多久?亦不知道會不會從此無法突破瓶頸,跌落中等入息的陷阱。中國人對此不能沒有危機感。
中國的經濟發展正面對多個結構性的局限,如果沒法找到突破的方式,今後勢必放緩,甚至可能停頓。中國人的強國夢,很可能再也無法做下去。
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大部分中國人的生活都有改善。但由於分配制度不公平,社會資源大量落入官員以及與官員勾結的商人手裏,一般老百姓分到的那杯羹其實不多,導致經濟無法依靠內需去拉動,變成相對依賴出口。
金融海嘯後,西方經濟放緩,中國的出口市場萎縮,中國的經濟旋即失去動力。初期還可以靠政府去投資,及靠寬鬆的貨幣政策去帶動;但近期已因為內需跟不上而變成產能過剩,增加投資已不會再起作用。
因此,中國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分配不公平的問題。如果不限制官僚與資本的權力,並讓廣大的老百姓也可以分享成果,中國的經濟發展只會從此停滯不前。
第二個結構性問題,是過往的發展過度依賴房地產業。政府的財政收入靠地產,社會的投資亦靠地產拉動。但現在房價已貴到大部分人買不起,而房屋庫存亦多到要幾代人才能消化。開發商的投資將沒法收回,資金鏈會斷裂。如果房地產市場因而崩盤,中國的經濟發展今後還可以靠甚麼?
第三個結構性問題是官僚系統的貪腐已日益影響政府的管治。低能失效的政府根本沒法支撐一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系有序運作。經營者要靠違規運作,走私漏稅,以強淩弱,欺詐員工,訛騙消費者,以及靠官員庇護,才能在商場混日子。這樣的不公義的經營模式,只會助長奸商抬頭,殷實商人則難以立足。這樣發展下去,不會有好結果。
這些結構性的問題不解決,中國很難真的強盛起來。
回首頁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