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財經 - 胡孟青
美國在亞投行的角色扮演
2015年03月26日
英國已申請加入亞投行。(資料圖片)
由中國倡議成立的亞投行,由不被看好、到峰迴路轉,近日英國、法國、以至澳洲等國紛表態將加入或再研究加入,證明中國在國際間總有市場及一定叫座力。經濟發展速度、人口增長及交通擠逼等城市化發展進程,亞洲區由現在到2020年,每年最少要7,300億美元基建開支,區內部分國家或欠足夠資金應付、亞洲開發銀行既發揮有限,中國的出現可填補空間。
中國對基建有經驗、但對過分投資基建的負面影響更有經驗,中國牽頭區內基建及融資可將幾十年來自身經驗令其他成員受益。亞投行成員已有逾27個,初期成立資金500億美元,還有絲路基金400億美元及金磚銀行,三者之間角色如何及工作分配在在比哪些國家再加入,更值得關注。中國有資金、龐大舊經濟企業團隊,對很多發展中國家而言屬最珍貴及渴求。中國或藉兩間牽頭銀行及自行成立的基金,擔當正如利豐(494)的中介人角色,由原材料採購、生產合約以至融資提供一站式服務。對香港而言,一帶一路在港口、物流、或貿易的角色及輔助微不足道,甚至毫無作用可言,香港最重要是在亞投行、金磚銀行及絲路基金日後的項目融資中尋找商機,尤其日後有頗多來自3個機構的項目融資債務工具或債券,是有很大潛力發展二級市場。
忽然有很多西方國家加入亞投行,並非是要與美國反面,始終政治歸政治,經濟還經濟。有留意的話,當歐洲央行宣布買債,全球利率續跌後,多了西方國家加入亞投行。說穿了,歐美本身貨幣政策成就中國,因全球資金出路有限,逾萬億計主權債債息跌至負數,政府資金、保險資金尋求穩定現金流項目投資,美日歐哪有基建,剩下中國及亞洲似乎是全球唯一有基建投資。資金尋求出路的現實令很多西方國家面對政治現實,如本港能用相對優勢的資本市場建立基建債務二級市場平台,斷估比互聯互通更加吸引資金,尤其是外國的長線退休與保險基金來投資。
表面上,美國大吃一記悶棍,予人感覺是政治盟友利益掛帥,但美國或有本身盤算。斷估美日一定不加入亞投行,但讓政治立場較彈性的英國、澳洲等加入,一來花旗大國多了耳目收風,了解中國大計及亞投行運作以作部署。
另外,英國等加入亞投行,等於有自己人加入競爭對手董事局,維護美國利益,非跟盟友對著幹。如奧巴馬是聰明人,應鼓勵更多西方國家加入,在亞投行內發展更大制衡作用,所以外界不要因為很多西方陣營轉軚,而開心得太早。
逢周二、四刊出
回首頁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