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 平常心待 2015-08-31
中國內地快將舉行抗戰勝利閱兵儀式。正如以往舉行奧運等盛大活動一樣,中央政府都事先作好準備,特別是藍天工程。今次共有 30 國元首出席,當局更不能怠慢,經濟活動恐怕亦要暫時靠邊站。
除了限制汽車進城外,北京城內外,幾個地盤要停工減產,逾萬間工廠亦
需要暫時停工。鋼鐵生產重鎮,河北的工廠,更早於 20 日開始停工。類似情況去年都也曾經發生。當時為舉行亞太經合組織 (APEC) 會議,鋼廠要暫停生產,當月的產出按月下跌 0.5 個百分點,產量跌幅超過6%。
剛出爐的 8 月製造業 PMI,創近六年半低位。有輿論指出,每逢北京有重大慶典或活動,就勒令停業,明顯打擊工業生產,拖累經濟增長。
實際上,市場繼續追求內地數字上的經濟增長,還有多大意義呢?何況內地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已是人所共知之事。在環球市場波動、美國可能加息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放緩、較經濟增長「保住」多少,更惹市場關注。歐美經濟復蘇動力轉弱、新興市場資本外流等,通通歸咎於中國。突然之,中國成為所有問題的根源。
再加上人民幣貶值,投資者成為驚弓之鳥,甚至有揣測中國經濟恐怕失救,於是紛紛拋售人民幣資產、點心債等等。中國正摸索一條可持續的發展之路,經濟放緩不足為奇。試問世上哪有國家能永遠保持中高速增長?
在轉型過程當中,中國嘗試減輕負面影響,以多種方式穩住經濟,解決幾大經濟支柱問題。針對供應過剩的樓市,當局決定放寬外資准入門檻;財政部亦會提前下達明年的重大項目投資;市場流動性不足,則以減息降準,以及中期借貸便利 (MLF)、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 (SLO) 等紓解流動性。
「放水」對刺激經濟固然重要,但資金要用得其所。即使銀行加大放貸力度,融資更易,但若企業盲目投資,把錢投進「鬼城」、回報低的基建項目等,很可能無法償債。
上半年內銀業績陸續出爐,工行撇銷之壞帳達 313 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加超過兩倍;農行亦撇銷了 154 億元人民幣壞帳,比去年同期增加超過 30 億元人民幣。
在經濟下行、需求疲弱的情況下,壞帳問題更加突出,資金鏈斷裂形成之信貸風險,實在不容忽視。
王冠一財經頻道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