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穩增長 百萬倉 - 張兆聰 2015年9月14日

穩增長 百萬倉 - 張兆聰 2015年9月14日


張兆聰 [昔日新聞]
》 與其?長建電能 長和更值博 (2015/09/14)
與其?長建電能 長和更值博
2015年9月14日
【明報專訊】一周下來,恒指急彈3.27%,國指更升6%,本倉則跑輸大市,僅升3%,一來持有現金水平較高超過20%,二來多是偏防守性、

穩陣型的股份,在前一周受壓時表現相對較好,但反彈時亦難免會「輸蝕」。上周提及的東風(0489)以至一眾汽車股急升,筆者因前周市?太差而不敢再入市,雖然後悔但也無辦法,而筆者也進一步研究一下汽車行業,發覺中長期發展的壓力確實相當大。本倉第一重倉的長和(0001)再有系內重組,今周亦談一些筆者的看法。







上周市?回暖,22000點受阻,上周四低位見支持,上周五再上攻卻又後勁不繼。當前市?誰都會傾向保守,基金的現金水平必高,估計10%至20%比比皆是。這是潛在的購買力,是重要的反彈買盤來源,而從另一角度看,也是基金已盡力增持現金了,市場沽壓也就不大,只是逢高受阻情?難免。

大市沽壓雖小 惟逢高受阻
上周指全城皆博殘股,3、4倍市盈率的很好炒,已不用再理會基本因素有多差。一周下來,不少已彈達20%,筆者感覺再上的空間不大,持貨者不會再加碼,寧願高沽,不宜期望太高。事實上,以汽車板塊為例,8月份銷情好,股價一洗頹風,然而行業問題真的很多,全國總產能達4000萬輛,依然陸續有來,年銷量卻僅2000萬輛,產能過剩與鋼鐵業相差無幾。

大家如此敢於投資,一來是各地鼓勵,可推動當地GDP、就業、稅收,二來大家又以美國每個家庭兩部車為終極目標,深信尚有巨大發展空間,害怕投資少了便會蝕底。究竟全國汽車保有量到什麼水平,行業才進入存量博弈階段,筆者不知,但從北京市的情?或可找到一些答案。

大城市限購 二三線重車價
北京常住人口約3000萬人,2014年汽車保有量537萬輛,以每個家庭3人計算,相當於每兩個家庭便有一輛。考慮到當中部分是外來民工,汽車滲透率其實已不低。此外,人口皆移向大城市,也令交通擠塞、汙染嚴重,多市均採取嚴格限購令,直接壓制需求。

由於汽車並不是無差別的商品,故10大廠商市佔率達85%,從上市公司角度看不出行業的問題。但當大城市差不多進入存量博弈,大廠亦要轉戰二、三線城市尋求增量。這些地區的消費者對價格相當敏感,8月份銷量增長,其實是建基於減價10%至20%之上。另外,雙位數字的增長,只是計算由廠房送往4S店,但是否能成功出售予終端消費者?筆者不太清楚。

汽車股產能過剩難解決
長建(1038)併購電能(0006),前者股價高開後便回落,後者尚能較公布前保持升幅。由於持股量高達75%,好的項目多由長建購入,甚至電能出售港燈後坐擁巨額現金,也未能成為新的併購主力。今次合併的條款,又將電能的現金讓兩家公司分享,市場不少人士均表示質疑,要求加價。

長建的競爭優勢是其低的資金成本,趁歐洲深陷債務危機時便去掃貨。現在歐元區也沒有廉宜貨,很難再尋求併購目標,這可能也是大舉派息的部分原因。至於協同效應,兩者都是控股公司,核心都在底層的項目,看不到有太多協同效應,折讓亦一直不多,近年甚至有溢價,故筆者覺得今次併購重點是要完成全系遷冊。

由於前景不像過去數年般美好,長建股價也很難持續上升,反而一旦加價的話更要受壓,電能則憧憬加價。但整體來說,長和系當前最有價值的就是歐洲電訊業務,與其持有長建電能,倒不如轉投長和。

明報記者
[張兆聰 穩增長百萬倉]
相關新聞內容 [更多]
穩增長 百萬倉 - 張兆聰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