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基金觀點 - 潘國光 2016年1月29日

基金觀點 - 潘國光 2016年1月29日


基金觀點:新興市場呈量化緊縮


■去年8月人民銀行突然推出滙改。 資料圖片



A股今年以來重挫,不但涉及中國原因,亦包含環球因素。年初中證監倉促推出熔斷機制並於幾天內被迫暫停,嚴重打擊內地股民的信心。此外,去年8月人行突然推出滙改,導致投資者憂慮人民幣進一步貶值,最終觸發大規模資本外流

。環球因素方面,油價下挫,油企及產油國正面臨財務壓力,有需要減持資產套現。另外,美國12月展開加息,亦成為了新興市場資本外流的催化劑。

上述因素正發生在全球增長動力不足以及債務過多這背景之下,因而導致全球連鎖的去槓桿效應。所以,筆者並不認為單靠中國政府獨力維穩,就可以扭轉今年以來中國及全球市場震盪這形態。即使人行於短時間內再次減息降準,預料最多只會帶來短暫的信心回升。早前歐、日央行開腔維穩,表示有可能加推量寬措施,但假如沒有實質的行動跟進,預期亦只會帶來短暫的支撐作用而已。

自從儲局停止量寬以來,新興市場央行減持資產的速度,幾乎已完全抵銷了歐日央行量寬買債的額度,換言之,新興市場現正出現與量化寬鬆呈相反方向的所謂「量化緊縮狀態」(Quantitative Tightening)。在2009至2014年儲局推出多次量寬期間,流動性透過槓桿效應(carry trade)自美國大量流入包括中國及香港等新興或發展中經濟體,該等經濟體的央行為了避免自己滙價過度升值,大量增加本土貨幣供應、並吸納美元作外滙儲備。隨著美國停止量寬並展開加息,資金遂由新興經濟體流出、並償還美元債務,上述央行必須減持外滙儲備並同時收回本土的貨幣供應,因此就產生了現時所謂的量化緊縮狀態。

執筆時儲局正在議息,市場估計央行或會暗示減慢未來的加息步伐,假如屬實,會有助美股延續上周的整固態勢至2月中下旬。然而,當前美國及全球的經濟形勢並不適宜繼續採取收緊銀根這政策方向。由於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儲備貨幣,美國加息就等於向全球(特別是新興市場)收緊銀根。因此,在儲局願意修改其政策方向之前,即使再有個別央行作出短暫的維穩動作,全球股市及高風險資產市場在未來一兩個季度,相信仍然會逢高位遇上阻力。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
基金觀點 - 潘國光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