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遊樓市】出現流標的機會越來越大(脫苦海)
繼三個月前青衣細山路商住地流標,元朗凹頭住宅地雖然收到十個標書,但仍以流標收場,原因是出標價不達政府的內部指標。事後官方回應,要根據機制對土地價值進行評估,不會賤賣土地。
以前賣地是以公開拍賣形式,有一個標價作為公開指標,由發展商去競價。現
時賣地卻是以暗標形式,即是由發展商自行開價,價高者得之餘,還要高於政府內部的估值。若果所有的標價均低於內部估值,結果就是流標收場。
以往港鐵上蓋項目,亦曾出現多次流標,之後又再次招標,直到港鐵和發展商的出價符合雙方的條件才能中標。政府的賣地也可以作如是觀,價錢不合就不賣,直到買賣雙方都滿意,本無可厚非。
不過問題是政府自設每個年度的賣地指標,以便能達成未來的建屋計劃,今年的賣地,數年後就變成樓宇供應,若一段時間內有多宗流標,而未能有其他土地補充的話,未來供應就會變少。
以現時市場主流對樓市偏淡的預期,除非地皮條件優越,位處市區,或在鐵路站附近,發展商才願出高標價。若果像青衣細山路或元朗凹頭等位置較次的地點,自然不會高價去搶,那就難免會與政府的預期價值有一段距離,而出現流標的情況。
站在發展商的角度,經過數年來個個月有地賣,無論大型中型發展商都有一定的土地儲備,加上預期樓價偏淡,並不急於再以高價搶地。政府一方面礙於指標不斷賣 地,卻又要高於內部的估值才賣,而往後推出的土地條件亦漸漸下降,很難預期那些如邊緣位置的綠化山坡地,很容易地順利賣出。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