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財經 - 胡孟青
收緊境外投保背後
2016年03月15日
銀聯早前嚴格執行支付上限。(資料圖片)
一禁再禁,繼銀聯卡支付額上限嚴格執行後,近日內地連用第三方支付系統電子平台在港買保險也嚴格限制,後者明顯衝著內地人在港買大額保單。內地政策目標就要是杜絕民間資金外流那麼簡單嗎?
本
港作為七百萬人口的小城市,但打從2009至2014年期間,保險業平均個人保險的新業務價值,每年均有約兩成的複合增長,簡直羨煞旁人,就連聲稱潛力最大、滲透率低、但居民平均收入增長不斷的內地市場,也追不上香港。而導致本港保險業務穩步有雙位數字增長的誘因,正正就是內地居民購買潮帶動,來自銷售予內地居民的保單增幅同期複合增長52%。
幾年來內地人內地賺錢,在港購買保險相安無事,為何突棒打兼死咬不放、且以嚴打限制呢?資金加速外流當然是導火線之一,但未必是問題來源的全部。如當局是純粹為走資加劇而採取高度戒備,大可向更多企業、甚至更多對象埋手,犯不著不斷只拿居民來出氣。再者,如因堵住走資而樣樣要禁,也許一併要為境內居民於海外任何購買設限、甚至索性限制居民出境外遊次數。
早於去年中後,內地官媒評論已連載文章,不斷翻炒舊理據、以新文字洗腦式論述在境外、尤其在香港購買保險有風險,重複在內地買好得多,與近月連番限制措施似乎不無巧合。如要揣測箇中動機,或者內地人蜂擁在港購買保險,不論大、中、小額保單都熱賣,令當局開始擔心推動內地保險行業發展的政策將受到影響,於是變得敏感起來,決定先下重手。
內地前年保險新「國十條」,信誓旦旦要加大保險市場發展,保費收益並列全球第二大,加快推動健康險、養老險,但出台後,即使有稅務優惠,內地人寧買香港保單也不買內地產品持續,令政府推動行業政策受阻。險資對內地發展很重要,無論上至一帶一路基建、下至協助銀行解決壞帳問題、甚至對外收購以展示中國實力均繫於內地人民是否願意把資金投入內地長期保障產品,他們愈願意,中國愈多長期資金供東征西討。惟從個別險企數字或行業相關報道反映今年險企熱賣仍停留於投資相連產品。
內地居民要外闖,情況等於企業勇於在海外高價併購般都是趨勢難阻。香港保險機構或受內地限制生意受影響,但觀乎內地可提供的醫療設備及保障甚短缺、險種選擇及危疾種類覆蓋相對少、險企投資領域狹窄,內地險企也似乎沒有本事和能力觸動保單大轉移。刻下對境外購保險之嚴限,到頭來會否只有輸家、沒有贏家,導致人民與行業雙失,在在值得關注。
回首頁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