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財經 - 胡孟青
市場的覺悟
2016年09月15日
耶倫(圖)被特朗普批評故意拖延加息。(資料圖片)
踏入中秋,金融市場分外異常。明明說好資金流入、明明強調回報吸引,低息持續賣點招徠,還有甚麼可怕?現實是,市場所謂共識的形成,正正是逆共識而行之時。
套用港股情況,成交急升、
市場只相信利好消息、壞消息全數被過濾之際,往往就是大市見頂之日,那會再理會甚麼深港通、險資入市等等。
近日,環球市場表現,由風險加碼,到忽然避險,市場頓然有所覺悟。加息仍然是被塑造成為利淡市場借口,但近期不論利率期貨、聯儲局官員言論,以至《華爾街日報》的聯儲局深喉,均一一放風,9月不會加。
市場怕的,某程度上是說不出的秘密,大亨特朗普有機會當選美國總統,時至今日,已非天方夜譚之想。
英國公投決定脫歐,黑天鵝事件製造出金融市場裂口下跌後,再裂口上升,恐怕現在是移師美國,由特朗普黑天鵝因素,要填補英國事件後的上升裂口。環球市場人士心目中,希拉莉代表安全、建制、確定性,但在不少美國人眼中,希拉莉是昨日的故事,善忘的美國人,豈會糾纏於九十年代之所謂風光。
從幾個月前,民調顯示希氏領先十多個百分點,到近期差距收窄僅僅數個百分點,希拉莉之問題,敗在透明度低,而且面對鏡頭有時帶點虛偽。
特朗普大罵聯儲局主席耶倫故意拖延加息,表面上犯上了政客幹預中央銀行的錯誤,惟實際上某程度上是大快人心。其實,沒有伯南克任內的不尋常量寬政策,美國社會某程度不會分化加劇,亦不會成就了特朗普突然冒起。
再者,單從市場主題,來來去去幾年來不斷重複加息或不加息,加碼寬鬆與否,根本是指數進步,但社會毫無進步可言。
在求變大前提下,英國選擇了脫歐、德國默克爾隨時相位不保、菲律賓選出來一個極受爭議的總統,由親美變成疑似親中,鬥膽大罵美國,南海局勢產生微妙變化,中國行其大運了。
市場走勢及行徑有其指標可言,以往所謂避險,是沽股買債,到近日股、債齊沽。須知,基金原本已手持超過5%現金水平,根本已高於正常一、兩個百分點,現在仍然寧要現金,可想而言,市場有一部分人已對短期風險高度戒備!
逢周二、四刊出
回首頁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