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
傳媒真係冇得做?
■facebook將大量用戶資料分門別類,以提高廣告推銷效率。 資料圖片
香港經濟放緩,於是一眾傳媒股都借機「解圍」,指因廣告「縮皮」致收入下滑。全球經濟不景,本地傳媒前景黯淡,不過放眼海外,網媒卻生機處處。例如一直以環球廣告收入為主的facebook,理應更受經
濟影響,不過公司上季度卻交出一份亮麗的「成績表」:總收入按年增加59%,當中廣告收入更勁升63%至62.4億美元,佔公司總收入的97%。全球不景雖有影響,但廣告商更傾向利用fb落廣告才是主因。
廣告曝光率重要,但效果更重要。fb利用每名用戶閱讀「新聞動態」及其關注的專頁,透過大數據將用戶的喜好、興趣及個人資料分門別類,甚至要知道朋友之間的互動,早前要改動私隱政策,與WhatsApp分享聯絡資訊,皆因越了解用戶,推銷效率就越高,就可以用更高價格及分散銷售廣告位。
雖然fb是社交媒體,但傳統媒體亦可靠科技轉型吸引讀者。2013年亞馬遜(Amazon)主席貝索斯(Bezos)以2.5億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後,明言不懂新聞,不幹涉新聞取向,但著手其「互聯網轉型」,例如大幅改造其應用程式、逐步吸引用戶轉用其收費的新聞服務,並要求編輯就同一新聞用不同照片及標題,再測試讀者反應,亦透過每日推出約1,200條新聞及內容等。最終至2015年10月,獨立用戶數目已達7,160萬,首次超過《紐約時報》。
新聞一直都係有得做,至少從商業上可以吸引流量及關注,問題是如何透過科技及業務模式,將這些流量轉化為收入及利潤。可惜的是,本地的傳媒管理層僅以經濟不景開脫,繼續任由各類廣告應用程式的新聞內容,不時在手機彈出「重要新聞」煩擾,用戶轉投fb懷抱,可謂情理之中。
記者:胡仲邦
財經評論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