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評論 2017年4月28日

財經評論 2017年4月28日

財經評論:做醒目仔有得選擇


■年輕人是否要做樓奴,是自己的選擇。 資料圖片



作為80後,過去五年是同輩成家置業的高峯期,幾乎每隔數月或半年就聽到身邊朋友上車的故事。在香港地,年輕人上車這條formula一直在演變,而且變得越來越辛酸。

有讀大學與沒有讀大學是一條分水嶺,差別在於一張沙紙與一個大

浪。十多年前有朋友工作數年,儲落一筆錢後在港島上車,單位僅百多萬,她沒有猶豫,當時同輩還未大學畢業。下一批置業者,已要數金融海嘯後樓市急升下有計劃又決定不再等待的人,通常是從事金融業,以二三百萬新界上車,除了收入優勢,也因為信貸額度較佳。

踏實儲錢、通常要公一份婆一份的最後上車機會,大約在三至四年前,可能還要先抵得住家人朋友囉嗦下的猶豫決定。往後上車者大部份要靠父幹,已成定律。但近一年樓價離地離到上太空,演變下去的親情牌,甚至要打至家族樹圖對上兩代或橫向一代,即連阿爺阿嫲姨媽姑姐都要出分力。當然,還未上車的仍佔大多數。

有人說香港的核心價值,就是做個醒目仔,但何謂醒目仔?有媒體常以捱麵包捱到上車的勵志故事來標榜成功,但換來無殼年輕一代嘲笑愚蠢,這幾年輿論都在這種叻仔與傻仔之間喋喋不休。但現實中,朋輩間上車與未上車的話題一直不是焦點,有樓收租當然有計,但多年工作假期的經歷亦有人羨慕,買樓與不買樓從來都是選擇與時機的問題,根本沒有對錯。

去年中上畫的紀錄片《少年滋味》值得一再回味,9個年輕人的故事投射香港現況,印象最深刻一句話,是志願成為藝員的Nicole,回應會否因此失去自由時,她答:選擇就是自由,就算奴隸也有抬頭看天空的自由。Nicole當時只有10歲。

即使只餘下抬頭看天的自由,樓奴還是要選擇香港;但有人的天空不限於那300呎,甚至不限於香港,這也是一個選擇。一個社會,無論何年何月都有希望紮根的年輕人,如果樓市只是所謂「買得起又輸得起的人」的遊戲,畸型的不是再辛酸也要上車的人,而是樓市本身。自由地選擇了、並且不後悔的年輕人,已算是醒目仔。

記者:林靜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