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摩共舞」的投資機會 2017-06-22收藏文章
摩根史丹利(俗稱大摩)旗下的指數公司MSCI(明晟),宣布同意讓部分A股加入其新興市場指數,首批被納入的A股將達222隻,較早前的「預告」稍多。不過,初期在指數所佔的權重只約0.7%,可望吸納各地追蹤指數的基金付出約180億美
元作為「入場費」,即這些基金要買入差不多類似金額的A股,才可以繼續完整地追蹤指數。這對A股市場來說,實質的利好消息,即是將有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的外來新資金流入。不過,真正的影響還是心理高於實質。
A股「入摩」 大摩估中升幅
大摩的分析員(與MSCI無直接關係)預期若中國A股獲准入摩,對A股可帶來0.5至1%的升幅,結果,在宣布入摩的首個交易日,最具代表性的上證指數,收成錄得0.5%的升幅。大摩的不是九流分析員,有料到。
長遠心理影響 遠高於實質
內地股市每日成交數千億元,甚至上萬億元,1000餘億元所帶動的升幅其實很有限,不過,在心理上,卻可理解為隨著中國股市進一步對外開放,國際主要的指數基金也接納A股,初時可能在數量及所佔的權重較少,但今後會根據市場開放的進展而不斷壯大,即是MSCI會作為一個監察者,建議國際投資者可以把多少資金投入中國股市。此外,若買賣A股逐漸成為環球投資者的一種風氣,而中國當局覺得本身的胃納可以增加持續擴大開放,則未來的資金流入將可能是難以估量的!
歸功於滬港通+中港通
過去,A股連續3年未能獲准「入摩」,主要是開放程度不足,而今年成功「入摩」,應是繼滬港通之後深港通也通車,使中港通成為把A股開放給外資的主要渠道,令到大摩認為已可初步接納A股。
222隻A股主要是屬於權重的,在各行各業有代表性的股票,讓它們率先加入,不僅要照顧外資基金的利益,亦間接告訴中國投資者,哪些A股是較具投資價值,使A股市場能逐漸回歸價值投資。
222隻實力A股 提醒內地股民
一直以來,A股市場主要是散戶市炒風盛,股民主要只看供求關係,而不理會股票的基本因素。因此,股價容易被操控,胡亂炒上炒落,長期來說,當然只有極少數明白內情的人得以獲利,超過八成的散戶(很可能計少了!)在參與一段時間之後,都淪為輸家。
內地金融改革的一個目標,是要嚴打各類造市炒作之徒,使股市逐漸變回一個正常的融資和投資市場。這種努力,顯而亦得到MSCI的讚賞,而先把222隻中國權重和相對較優質的股票納入,也等於是派發了證書。
MSCI與中國 各有所需
對MSCI來說,中國是全球的第二大經濟體,沒有中國A股作為成分之一,不可能是完善的指數;而對中國來說,MSCI的看法,就算不是被逼改革,亦是決策層的重要參考。大摩自羅奇主管中國業務時代開始,已與中國官方建立及維持較佳關係。因此,何時「入摩」是實事實辦,而不用有太多的政治考慮。
港台韓股市「應聲下跌」?
中國A股入摩,對A股無論是實質上或心理上都是利好消息,但在A股「應聲上升」之際,香港、台灣和南韓股市卻「應聲下跌」,坊間的一個解釋是A股「入摩」,將攤薄其他地方在MSCI股指中所佔的比重,因此,部分股票會被追蹤MSCI的基金減持,因此被視為壞消息。
對台韓構成 長期心理壓力
台韓股市與中國內地股市沒有直接關連,今次被攤薄的數額雖然很微,實質影響有限,但心理影響卻不少。因為中國A股暫時雖然只佔很少成分,但逐步增加是大概率的事情,也就是說台韓等「同級股市」,所佔的比率顯然將會持續縮少,即是說除非「貴股市」能有新的吸引力,否則外資勢必逐步溜走。這種心理因素確實不能輕視,要在市場進出方面更加開放便能有更大吸引力。
香港全面開放 何懼之有?
香港本身是一個全面開放的城市,所謂指數佔比減少實在「得啖笑」。一直以來,在香港上市的有實力的中國概念股早已入摩,包括民企和H股,但買入這些股票的外資,當然不只是追蹤MSCI的基金,還有更多的外來資金。
我認為,A+H股之中的H股,中長線更肯定是受益者,過去H股在摩指內,人們不太留意,但當其A股「入摩」了,則各地的投資者都會看到,絕大部分的同股同權股票,都是H股的股價遠低於A股。這些投資者既包括初買中國股票的外資,也包括內地可以透過中港通南下買股的「實力散戶」。
同權H股 最大受益者
因此,A股入摩,最大的受益者是與它們相同的H股,它們的負溢價將更受市場注視。因此,投資者宜把握「入摩」的A+H股,可特別留意折讓特別大的板塊,例如電力H股和鋼鐵類H股。
~TITLE_S~國金與投資 - 曾廣標 2017年6月22日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lifestyle.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