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7年7月24日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7年7月24日


高盛都話好難炒 2017-07-24收藏文章
  如果你在這次升浪中賺不多,不要介意,因為今時金融市場真是好難炒,連高盛也有此歎!

 
  上周,高盛公布其第二季度業績,其FICC項下跌逾40%,是自2015年以來最差勁,高盛解釋是因為客戶不熱炒(Low Client Activity)。

 
  FICC是「Fix income,Currency and Commodity」,即是炒息、炒匯、炒商品。這些項目一直是高盛這類投資銀行的強項。例如數年前高盛曾高唱油價見250元一桶,亦見油價由70多元一桶炒至上近200元一桶。你謂可以賺幾多?客賺,高盛無論是收傭金或自己坐盤都大賺,高盛業務自2009年以來的「財源」,基本上有五源:投資銀行、機構投資者:FICC、機構投資者︰股、投資管理、地產投資及借貸。

 
  在2010年首季,高盛的FICC收入最勁,影響所及,當時高盛收入見大增長,其時高盛的人頭賺錢能力亦最勁,如大家有印象,當時亦是息價、油價被大炒時。市旺,機構投資者會頻頻炒,因為他們的客戶心紅投入資金。

 


 
  因此,當高盛的FICC收入大增時,就應反映投資者好風險、肯炒,投入資金與機構投資者(基金等等),而這些機構投資者又會找高盛做買賣,高盛傭金自然多,再自己跟勢(或造勢?)坐盤,便可大賺。

 
高盛FICC收入轉弱
 
  到最近,息已低到無可低,油價又一跌再跌,美國經濟增長慢,中國又去產能,減少買煤、鐵等商品,即是FICC變成一池死水,無嘢好炒時,高盛在這方面的收入便跌,人頭賺錢能力亦跌。

 

  摩根士丹利於7月18日宣布季績,其FICC收入與第一季比有跌,但卻略較高盛好。

 




 
  兩間大炒行2017年次季的FICC收入,均較2017年首季有明顯下滑,亦同樣反映美國炒家感難炒而少炒了。

 
  所以如果你今年以來未能有大斬獲,不要怨,因為美國的大炒友也話難炒。

 
  為甚麼難炒?哈,原來老外不慣以A股化來做買賣-嚇死膽少的,撐(賺死)膽大的,你夠膽跟便有賺,不跟便只好見人賺。

 
投資者變成無QE不歡
 
  德意志銀行的Aleksandar Kocic負責衍生工具策略的,他指出美儲局多年來的QE,使投資者養成了無QE不歡的心態,一提到縮表(即冇QE),便十五十六,心大心細,縮手縮腳,他謂︰今時成交量縮是投資者殘廢了,而不是安逸知足(more reflective of paralysis than complacency among equity investors),現在市場大致上有兩大陣營,落搭、不落搭,亦即是︰炒、不炒,也是︰牛、不牛(不敢熊住)。

 
  但一個很大的危險是︰群眾經常錯,港股的2007,美股的2008就是例子,集體IQ永遠是低B於個人IQ,不過,有幾多個人敢自恃其IQ高,而不與集體為伍,更遑論與集體為敵。

 
  今天講的是個群眾投資心態學,波浪理論所論的,表面上是資產價格,骨子裏,其1、3、5浪,是反映人性的貪婪(升市時)或恐懼(跌市時)。

 
QE轉De-QE 影響難料
 
  上周五,恒指未能十連升,是「亢龍有悔」,還是「龍躍在淵」?只有歷史可告之。不過,一直幫襯高盛與摩根士丹利的機構投資者已明顯地縮手,減少活動了。因為由QE轉為De-QE,誰知有無得醫。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