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7年9月25日

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7年9月25日


如何看聯儲局縮表


如何看聯儲局縮表
聯儲局終於決定,由2017年第四季開始縮表。有人說,縮表將對金融市場帶來重大衝擊,甚至可能發生災難。我覺得這種說法有點危言聳聽,出現的機會應該不高。

現實是聯儲局在2014年10月已停止QE,但一直仍有用債券到期收回的錢繼續買債,沒有從市場抽走

資金。可見聯儲局行事極為慎重,謀定而後動,目的就是不想對金融市場造成衝擊。

聯儲局觀望了三年,覺得經濟已復甦得不錯,有能力承受得起縮表的負面影響後,才付諸行動。聯儲局說得很清楚,縮表的目的是要令貨幣政策正常化,絕非要引至市場動盪。此之所以,縮表會循序漸進,一旦出現亂子,聯儲會隨時調校縮表速度,甚至可以暫停縮表。因此,出現災難性結果的機會很低。

聯儲局之所以要縮表,是因為之前QE的時候把資產負債表弄得太大了,現在要把它縮回合理水平,才能正常化。為了令讀者明白甚麼叫縮表,必須從QE開始講起。

美國的次按危機引發金融海嘯後,聯儲局為了挽救美國的銀行與保險系統,決定大量向市場注入更多的資金,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即QE(Quantitative Easing)。具體的做法是由聯儲局出面,在市場上大量買入政府與企業的債券,以及用樓按作基礎的證券;在開始的時候,甚至有買入過一些企業的股票。這樣,銀行與保險公司才不致倒閉,政府才可以照常運作,而房地產市場亦不致崩潰,經濟才可以逐步恢復元氣。

聯儲局買入的債券與股票,就會被視作持有資產,就可以按擁有的資產值來發鈔;買債買得愈多,可以增發的鈔票亦會愈多。在這種機制下,聯儲局的發鈔能力是可以無限的。只是若果發鈔的速度快過經濟增長的速度,市場上新出現的貨幣就會多過新增的財富。在這種情勢下,資產價格就會飆升,貨幣就會貶值。因此,聯儲局必須趁QE的後遺症出現之前,迅速把貨幣政策正常化,那就要縮表。

在金融海嘯之前,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約在9000億美元左右。QE後,聯儲局不斷買債與發鈔,令資產負債表增至4.5萬億美元水平,是海嘯前的五倍。現在聯儲局要縮表,做法就是在每月有債券到期,聯儲局在收回現金後,不再是全部用來買債,而是會少買一部分,把剩下的現金拿來註銷。這樣,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就會逐步降下來。

按聯儲局的計劃,縮表從2017年第四季開始,先是每月少買100億美元的債;到2018第一季,每月少買200億美元債;到2018年第二季,每月少買300億美元債;到2018年第三季,就每月少買400億美元債;到2018年第四季,每月少買500億美元債;合起來是300億+600億+900億+1,200億+1,500億=4,500億,佔原先45,000億資產的10%,比例不高。尤其是在開始時,每月只少買100億美元,只佔總資產的0.2%,真是少到不容易感覺得到。

再者,聯儲局只是待債券到期後才收回部分現金,並沒有把未到期的債券拿去市場拋售,對市場的衝擊應該有限。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