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2018年2月1日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2018年2月1日


利字當頭:美債狂牛的背後


■面對經濟危機,美國政府債券反而出現狂牛,說穿了就是央行吸納的結果。資料圖片



上月,格羅斯警告四分一世紀美債牛市即將結束,我也曾叫人留意這個宏觀市場可能出現的轉變。與此同時,無論是美股抑或是港股,又或者高處未算高的香港樓市,都出現「小陽春」(何曾出現過冬天呢

)。有評論指,債息上升,反映風險胃納增加,故此有利其他資產價格上升。

「好多人又話債息回升係風險因素,何解?」讀者問。

回到風險胃納上升的問題。究竟背後原因又是甚麼?總不會所有人都同時間有同樣的「覺醒」吧?從持有資產的角度,回報只有兩個:一,相對價格的上升,二,資產帶來的收入。最好當然是「財息兼收」,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魚與熊掌難以兼得。

過去十年,資產收入的回報,其實一直下跌;而這種回報的萎縮,亦同樣反映在債息。所以,過去十年投機者所預期的,是資產價格上升。債息回升,其實也意味著,那種所有資產價格都一起水漲船高的日子不再。話雖如此,資金始終要追逐回報。曾幾何時,投資者所尋求的,是收入有增長的資產,尤其是優質企業的股票。簡單講,在資金泛濫的日子,甚麼資產的價格都可以「水漲船高」;套用青姐胡孟青的口頭禪:「風大到垃圾都吹得起!」可以在資金回到正常化,投資就回到最基本的層面,尤其是盈利以及盈利增長潛力等。

美國聯邦政府一直都有財政的可持續性危機,歐洲政府亦如是。面對經濟危機,為何政府債券反而出現狂牛?說穿了就是央行吸納的結果。但縮表等正常化趨勢持續,理論上也意味市場經濟回到真正增長的軌道。所謂危機,應該用畢菲特名言去理解:「潮退時就知道邊個冇著泳褲」。

利世民
http://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利世民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