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之間 - 方興 2019年1月10日
虛實之間:共享經濟的不濟 - 方興
大陸的「創新」共享單車模式,說穿了只是手機租車程式。 資料圖片 適中字型 較大字型
水退方見誰在裸泳,共享經濟近日接二連三爆出問題。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瀕臨爆煲;Uber以每季10億美元的速度蝕極唔完;滴滴出行被監管機構整改致上市無期;軟銀入股WeWork注碼勁縮水。幾年前講到天下無敵的共享經濟,忽然瘡疤滿身。有著名經濟學家重新審視共享經濟的貢獻,發現之前計錯數誇大了影響,實情這些新經濟對勞動市場的幫助輕微。
美國兩位著名經濟學者,普林斯頓大學的Alan Krueger及哈佛大學的Lawrence Katz,近日打倒昨日之我,推翻三年前對共享經濟的樂觀預測。他們2015年時估計,在十年間有額外5%美國人投身包括共享經濟等另類工作,但最新修訂為只有1至2%。
兩位學者在論文中解釋當初為何估錯,一來是金融海嘯後的勞動市場太積弱,推動大量勞工轉投共享經濟謀生,做起自僱人士及外判合約工來,但當經濟回復常態,他們還是傾向回到較穩定的長工安排,共享經濟並未帶來職場的長遠結構改變。
其次,之前用於分析的勞工部調查亦有錯漏,受訪打工仔往往未有如實披露自己及配偶的兼職情況。
只是掛羊頭賣狗肉
我認為,共享經濟的顛覆性不似預期,還因為很多標榜共享經濟的公司,其實是掛羊頭賣狗肉,大陸的「創新」共享單車模式,說穿了只是手機租車程式,WeWork的共享辦公室概念,只是商務中心的再包裝,然後食正startup熱潮乘時而起的資本遊戲。
即使是Uber、Airbnb等共享經濟龍頭,亦因為迴避監管與勞工權益而惹來抨擊,打工仔開始發現這種「炒散」生活,隨時因為公司一個政策改變而朝不保夕,那些所謂工作自主隨時是海市蜃樓,而屢屢出現的乘客安全問題,更不時為Uber及滴滴出行製造關公災難。
共享經濟現時的狀態,有點像開到荼蘼的喪屍片,人人一窩蜂進場,共享卡啦OK、共享按摩椅、共享充電器及共享衣櫃等亂搞一通,結果是好端端的一個商業模式,還未摸索好市場生態,學會與監管共舞,已迅速被玩謝。
方興
本欄逢周四刊出
虛實之間 - 方興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