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

勁一專欄 - 聰明錢 2025年8月5日

勁一專欄 - 聰明錢 2025年8月5日


國資入局 微創醫療有望翻身嗎
廣告
上週五(7月25日)微創醫療 (00853) 發布公告,大塚控股公司同意出售持有的微創醫療約2.91億股公司股份,買家為上實資本旗下的上海生物醫藥併購基金;此外,還包括We’Tron Capital Limited及公司管理層的投資平台。

據消息指,上海生物醫藥併購基金收購當中的135,335,204股。

閱讀全文
此前,大塚控股公司是微創醫療的最大股東,持有微創20.87%的股份,是次交易的總數2.91億股,佔公司已發行股本約16.2%。

上實資本旗下的上海生物醫藥併購基金,在本次交易中,成為微創醫療重要的戰略股東。

有助提升市場信心
上實集團是上海國資最大的主動型投資控股集團,上實資本則是上實集團旗下唯一主動式基金管理平台,而其生物醫藥併購系列基金 (上海生物醫藥併購基金)目標管理規模達100億元人民幣,旨在支持國家戰略和生物醫藥產業高地建設。這次微創醫療引入上實資本或有多個重要啟示。

首先,微創醫療經歷高速擴張之後,深陷連續多年虧損的困境,近年來面臨一定財務壓力,引入上實資本作為新股東,有助於提升市場信心,改善微創未來的融資能力,有效降低潛在的流動性危機。

其次,上實資本可憑藉其國資背景和產業資源,協助微創發展其核心業務拓展及潛在策略併購,為微創的持續創新與規模擴張提供支持。

國資亦可協助微創打通醫療管道、醫院進入等資源壁壘,加速手術機器人等創新產品商業化。國資入局或將形成一個「民營科技 + 國資資源」各取所長的整合模式。

可能有讀者會問,大塚控股作為最大股東,賣出大部分持股難道不是不看好公司發展嗎?事實上,這種減持很多時只因本身業務有資金需求,並非單純看好或不看好公司發展。

大塚本身的核心業務是製藥,與醫療器材的關聯度不大,從聚焦主業的角度而賣出持股是合理的選擇。

微創醫療透過多番的自主研發、併購、分拆,產品已覆蓋心血管介入、心律管理、骨科、神經介入、手術機器人等十大領域,成為內地高端醫療器械全產業鏈的核心企業,建立了「微創系」的超級矩陣。

降低潛在流動性危機
作為民企的微創醫療,積極的發展為它們在中國以至世界建立了重要地位,卻同時因發展過急陷入困境。國資入局正好為這樣的中國本土龍頭「鏈主」企業,提供關鍵的穩定作用,為發展提供保障,維護這些核心資產的價值。

不久前,微創醫療正考慮將其CRM業務併入旗下的心通醫療(02160),兩項業務合併後,將形成一個心臟病產品平台。此消息傳出後,不論微創醫療或是心通醫療股價都立即大漲,可見這項業務重組是資本市場樂見的。

實際上,把CRM併入心通醫療,不單止可令心通醫療的業績規模實現躍升。更重要的是,這可降低早前跟高瓴投資對賭的贖回風險。

據了解,2021年7月,微創醫療為微創心律引入高瓴投資等機構,但約定若微創心律未能在2025年7月17日前上市,且上市後的市值未達到15億美元、募資少於1.5億美元,則高瓴投資等機構有權要求微創心律贖回股份。

微創醫療這樣做是在試圖借微創系自身的殼來降低對賭風險,算是一舉多得。

有助微創系進一步重組
從上述可看出,微創系正努力不斷重組自身業務資源,務求脫離困境,而上實資本入局將有助微創系進一步重組及發展,可以說是來得合時。

還有另一個來得合時的,正是政策面的支持。當前,中央正推行一波「反內捲」的風潮。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施子海表示,國家藥品集採第11批集採不再以簡單的最低價作為參考,且報價最低企業要公開說明報價的合理性,並承諾不低於成本報價。

這一調整將有效遏制惡性價格競爭,推動行業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

可見,國策已經慢慢轉向支持醫療器械行業。隨著器械集採政策優化,以及高端醫療器械加快上市,包括微創系在內的醫療器械行業板塊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建議留意微創系的微創醫療、心通醫療、微
創機器人(02252)、微創腦科學(02172),以及其他醫療器械板塊的股份,包括愛康醫療 (01789)、

春立醫療 (01858)和威高股份 (01066)。
撰文:經一編輯部
勁一專欄 - 聰明錢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dige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