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就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躺平就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有一些香港人抱「得公屋者得天下」心態,為了符合公屋申請資格,會堅持不肯升職。(資料圖片)
《2025中國職場代際差異報告》指出,59.7%的95後員工明確表示「不願承擔管理崗位」,相比2018年,上升了31%,皆因其中有45.2%認為
「薪資提升不足以補償管理崗位的額外付出」,換言之,這是「性價比陷阱」。
這並非中國的獨有現象,根據韓國僱傭資訊院在2024年的統計,30歲以下員工拒絕晉升比例達34.1%,催生「拒絕晉升權」的社會討論。全球職場諮詢公司Robert Walters,這公司在香港也有分號,在其2024年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52%的Z世代「不願進入管理層」,皆因有69%認為管理層「壓力太大,回報太少」。
就我所見,香港也有類似的情況。我認識一位女生,畢業幾年,在某大型銀行升上了5萬元薪水的職位,從此就躺平了,皆因她知道,第一次升職不難,要再升上去,則需要太過拼命,而且縱是成功升職,高層的工作太辛苦,壓力也太大。更重要的是,由於薪高,更容易被裁,尤其是,近年銀行的經營不算好,裁高層的壓力太大。
這更不消說,有一些香港人,為了符合公屋申請資格,更加是堅持不肯升職,這叫做「得公屋者得天下」,也是公屋所造成的社會浪費之一。

根據內地「前程無憂招聘網」的一項調查顯示,有接近四成的受訪者更傾向於創業或成為自由職業者,例如說,做博主、開店、網店、拍攝,自接工作等等,這些工作非但時間自主,而且更加有成就感。
這一來,是社會富裕了的現象,人們少賺錢,也可以照樣生活,多賺錢,也不見得生活改善了,反正大部分的娛樂都是來自一台手機,不論貧富,皆是相同。至於食物,有太多的垃圾食物,舌尖享受不見得低於高級食材,至於垃圾食物不健康,那是四五十歲後的事,年輕人可不管了。
另一點,則是樓價下跌,年輕人已沒有了「趕買樓,趕升值」的「上車迫切感」……雖然,在這之前,樓價高不可攀,年輕人對上車絕望,也是索性躺平。
對於以上趨勢,與其說是絕望,倒不如說成樂觀:上一代奮鬥一生,豈不是希望下一代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嗎?
政經密碼 - 周顯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