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2013年10月30日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2013年10月30日

青心直說:銀行硬銷有因 - 胡孟青


■銀行近年積極增加貸款,但貸款增加又是誰之過呢? 資料圖片
為控制風險,金管局擬提升銀行的流動性要求,簡單而言,是貸款越多,預留的流動性就要越高。措施包括實施較高的準備金要求、或是索性為不同銀行劃分貸存比率上限等。

正因如此,每間銀行,尤其是中小型或外資銀行,最有機會用高息爭取存款,或者將額外成本轉嫁。

有人難免會質疑,成本轉嫁或者高息爭取存款,均會影響競爭力,但似乎這是監管要求改變的必然現象。

單以銀行的平均資金成本計,今年上半年停留在32點子左右,某程度上比存款成本還要便宜,可是實施的監管要求,變相要提高存款,同時為了避免利率錯配,存款對某些銀行而言,是必定要爭取的。

更為重要的,是本港銀行或在港營業的外資銀行,大部份都志在內地市場,在拓展市場策略方面,一定會以量為先。激烈競爭之下,加上客戶對銀行的歸屬感大不如前,成本上升以及存款競爭引發的利息成本向上,乃是投資者最需要留意的因素。

可以肯定,銀行或金融機構近年積極增加貸款,但貸款增加又是誰之過呢?銀行未必需要承擔所有責任。

為氾濫資金謀出路
首先,由於美國進行超級量寬,本港貨幣基礎自2008年10月以來,累積增加了2.4倍,資金氾濫就要尋求出路。因此我們近幾年經常收到大量銀行的硬銷來電,由低息稅貸到低息私人貸款,以至信用卡額度免息轉作私貸等等,包羅萬有。

其次,銀行貸款增加的理由,近一兩年已並非單由本地需求帶動,而是內地貸款因素所致,包括內保外貸、套匯套息貸款,還有內地水緊或審批困難,而要轉到本港借貸。

以上種種因素,未必錯在銀行,而是牽涉幾十年來制度的結構性問題,以及配合推動人民幣業務所引起的問題。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鄭中基@穀德昭搞笑孖寶再發功,笑彈繼續?!
周一至周五《亂?24》約定你:http://bit.ly/appletalk24
上一則: 財智語陸:撈濠賭股等下個月 - 陳永陸
下一則: 投資一周:決不瓜田李下 - 周顯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