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4年2月27日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4年2月27日

黃帝內經看預算案




哈!《黃帝內經》也論到預算?論到,君不見畢加索也可以用三角形來畫人面?

有年和老婆到法國的蒙馬特(一個藝術家集中賣藝地),見到有位畫家以三角圖形來畫人面,我跟老婆講:「喂,睇嚇,用三角形畫人面呀!」怎料在藝術家群中彈出把廣東音:「未見過呀!唔得咩!」語氣當然是指筆者見少識淺,筆者回之:「係呀!未見過?。」語氣亦不太友善,有點,未見過使死呀!唔襟窒,是因為筆者畫技雖未能賣藝,但都算考過會考美術,是自修的,怎不知畢加索有幅三角形人像畫,當時年少,還有那個口角之爭,未認真領會孔老二那句教訓: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以前學者是為增益自己知識而學,今時的學者是為炫耀自己才華而學),今時筆者常引以為戒,我甩毛石亂嗡咋!

《黃帝內經》是N個古人的養生、醫學智慧的集合本。這N個古人的共同點是想活得好些,長久些,而中心論點是:要長命,要健康,得要順應天時,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八個字。只要人能搞好這八個字,就可以像彭祖一樣,壽八百。社會的財政、預算,亦像人生,有生、老、病、死階段,要好好,並要及時處理好「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個歷程。

政策不變 社會全民皆輸
社會的生、老、病、死,是按人口結構而來,請看附刊1961和2011年的香港人口金字塔圖。

在1961年時,0至10歲的人口是當時香港的最大人口組群,按年歲遞增,是可以預計到1980至1990年,即當當時的兒童踏入20至30歲時,就會出來打工,成家立室,買屋、生仔,在1992年(好似是當年,冇查紀錄)筆者有文:「樓價二千八,供不起也請你供得起」,指當時二千八元呎樓價雖貴,但你唔供,有你同齡組約六十萬人可以去買樓去供。再廿年,卅年,當時未買二千八元呎價者,將要呻要捱。

從港府財政收入計,由1961年0至10歲消耗式的化骨龍齡組,轉入1980至1990年,20至30歲的打拼式的精壯齡組,其薪俸稅、樓宇買賣印花稅、賣地收入,必然會大增,是合了《黃帝內經》的:春生、夏長。當時港府財政盈餘年逾百億,是必然事,夏長嘛!但再過多二、三十年又如何?看2011年的人口金字塔圖。

至2030至2040年時,那些在1961年為0至10歲者,已是70至80歲的耆英,他們成為2030至2040年時的最大齡組群。如果他們後生時儲蓄有道,屆時就可以成為有銀的銀髮族,可以為香港後生一輩提供搵銀機會,但筆者估計當時能成為有銀髮族的人不多,大多數會如筆者一樣,是個光頭窮「老」族,要靠政府接濟,筆者希望估錯,如果估對,就麻煩。?後生的不能啃老;?老的會被人叫做老而不,家易無寧日,社會易不和諧,每年到財政預算案時,老人家會叫養老福利不足,後生的會喊養子女退稅不足,立法會議員大人們企邊便?

毫無疑問,今時的香港財政狀況,就一如每年的九、十月,夏長剛過,秋收未來,冬藏未用,總讓人有個嚴冬仍遠,坦白講是叫未識死!

適時發展 延長經濟建設
一年四季,是可以春、夏、秋、冬,冬去春便來,故縱然今年有過嚴冬,我們還可以浪漫地講: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但一個社會人口的組成,是可以老死而後不生的,即是可以成為結構性的老人精社會,大家食救濟,在2030年還可以大家向政府拿,到2050年或許政府就被拿光了,再冇得拿,那時就算像筆者常講那樣,留回20元去買個乞兒兜也冇用,因為全街都乞兒,冇善長。筆者是否過度悲觀?不知,反正今年筆者66歲,林真批我活到84,如果老天對我不延期,我只有眼見到2032,那時仍可向政府有得拿,之後就唔關我事,各位後生仔,你捱啦!

筆者這個《黃帝內經》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論,會有幾多立法會議員有共鳴?估計冇,不是他們不知,一如筆者被人謂:「三角形畫人像,唔得咩」一樣,不是不知,而是唔想知,扮唔知,為二、三十年後的選民來爭取,有選票呀!因此一定只會要求財爺即時派糖,而不是要求財爺怎去延長春生、夏長期,?!唔好畀我批死,一定有議員對發展大嶼山、建第三條跑道、七項擴展區域經濟發展和未來基金,阿芝阿佐。唉!正是少年不識「餓」滋味,「為賦噪音強出頭」。

曾俊華講香港兒女的真正本色是「不信命運,但信機會」,他是樂觀的,我也希望他的樂觀成真,筆者就較悲觀,不過筆者亦不會為筆者的悲觀而憂心忡忡,筆者一再講,我話之你死,我66歲,會死得早過不少立法會議員,我屆時冇眼睇你點捱!讓後生的跟你去算帳好了。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