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土地流轉解決不了城市化問題
我在《郎咸平說:改革如何再出發》裏指出,我反對搞城市化大躍進,目前階段,應該在中小城鎮建立更好的製造業體系,以吸納更多的農村人口。
?
在本輪改革之前,宅基地跟承包地,這就是農民所擁有的一切。他有沒有醫療保險?有沒有養老金?有沒有公平受教育的權利?我告訴各位,基本上是沒有的。舉例說,過去農民有集體公社的赤腳醫生現在沒有了,都是要收費的;醫療保險過去是沒有的,只是近幾年才有解決不了大問題的新農合;退休金呢?也沒有的;教育權呢?你可以受教育,但是農村的教育品質非常差,常常是一個老師教所有的課,在農村出生的孩子想考上清華北大會更難,因此一出生就是不公平的。
?
那麼這次改革對農民有甚麼實惠呢?首先就是他的醫療、養老和教育可以逐漸與城市接軌,可以納入中小城鎮的保障體系。中間這一塊因為這個原因而放大了,對農民來講和過去相比有了更多的實惠,這是非常好的。但是農民還不能去大城市,只能去中小城鎮,因此這個圈終究沒有放大到最外圈。這個我表示理解,因為這是第一步。
?
請注意,我過去是一直反對上屆政府所提的城鎮化的,尤其是40萬億城鎮化,我認為這是城鎮化大躍進,我舉出很多例子,說這種城鎮化將使大城市不堪負荷。舉一個例子,習近平主席2012年訪問美國馬斯卡丁,那是一個美麗的小鎮,和上海市相比,上海人口是它的1000倍,但是上海市的小學只是它的100 倍。換句話講,它按人口平均擁有的小學數量是上海市的10倍。馬斯卡丁的醫療也非常好,醫療資源充足,醫院病人不多,門可羅雀。我們這兒呢,這幾年在上海醫生人數增加不多,醫院數目還下降,因此醫院擁擠不堪。在這種情況之下,大城市的生態圈已經非常糟糕了,如果你硬要搞城市化,大城市肯定是不堪負荷的。所以,只能從中小城鎮化開始,讓中小城鎮的教育、醫療、養老等慢慢和大城市接軌,讓資源在大中小城市之間合理地分佈,這才是應該努力的方向,這一點也是我過去所建議的。
?
這次改革給農民的另一大實惠,就是給農民擁有的承包地和宅基地更明確的財產權,這個就是三中全會所提的土地流轉問題。過去農村集體土地是同地不同權,不能 買賣,銀行也不接受抵押。好了,現在宅基地也好,承包地也好,都可以拿到市場上去賣,收益歸農民,農民拿到這個財富就可以進入中小城鎮,享受他的醫療、養老跟教育保障,這就是農民土地流轉形成的一個城市化的推動力。換句話說,城鎮要增加大量的新市民了,是個進步。
?
當然了,很多人在批評說,農村土地能賣多少錢啊?這個批評是對的,政府需要考慮。因為大城市周邊的農村土地雖然值錢,但差不多已經被收購完了,真正的偏遠地區的農村土地是不值錢的,這個土地流轉能否替農民創造更多的收益是存有疑問的。
?
因此,光靠土地流轉只能讓大城市周邊農村的極少數農民致富,而對絕大多數農民來講作用是有限的。只有讓農民進入中小城鎮,在當地找到工作,定居下來,才是一個長久解決之道。所以我們今天真正需要甚麼?需要在中小城鎮建立更好的製造業體系,以吸納更多的人口。美國馬斯卡丁小鎮有非常多的企業在那裏投資,可以雇相當多的人,我希望我們的中小城鎮也像馬斯卡丁一樣,改善企業的投資經營環境,給予企業更多的優惠,讓更多的企業尤其是製造業能夠在中小城鎮裏面茁壯成長,吸收更多的農村人口,這才是一個長久發展之道。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極視傳播。
郎旋風 - 郎咸平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