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觀點 - 施永青
民主黨有被拆骨之虞
2014年04月02日
單仲偕在海怡西區補選落敗後,到區內謝票。(網上圖片)
由「港同盟」發展而來的民主黨,曾經一度是香港民主力量的主要代表;但隨著公民黨、社民連與人民力量的出現,民主黨的領導地位已日漸沒落;如果沒法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看來很快會被人拆骨,在政治舞台上消失。
今次海怡西區議會補選,民主黨在單議席單票制的情況下,也慘遭滑鐵盧,可謂已敲響民主黨的喪鐘。
民主黨在海怡西長期有做地區工作,上任議員馮煒光就是屬於民主黨的。相反,與民主黨競爭的新民黨與人民力量,都是從外面空降的,沒有太多的地區基礎。那民主黨以前在區內的努力去了哪裡呢?不可能都因馮煒光加入政府就全部報銷吧?新民黨之前不是也有人加入政府?為何市民沒有遺棄新民黨?
我相信最主要的原因,是民主黨在政治光譜上的定位,不及另外兩個黨清晰,選民弄不清楚民主黨可以代表他們做些甚麼?
民主黨之所以可以在香港的政治舞台冒起,是因為它敢於搞抗爭,它曾是政治光譜的最左翼代表。但自從公民黨出現後,它的光芒已被公民黨奪去,因為公民黨的立場比民主黨還要左。
到社民連與人民力量出現後,公民黨的地位也一度不穩。結果,公民黨只好向左再移一步,與人民力量進一步靠攏。這樣,公民黨就可以代表最左翼的上層專業人士,而人民力量就可以代表最左翼的基層群眾。他們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有民主黨一時跟著別人一起激進,一時又想調和妥協,政治定位並不清晰,令人無所適從,故不願意再選它作為政治上的代言人。
民主黨最初冒起的時候,靠的是合眾的力量。它的成員,一股來自論政團體,如匯點與太平山學會等;另一股來自工會,如教協與基督教工業委員會等;他們的凝結劑是「六四事件」。此之所以,民主黨至今仍死抓住紀念六四活動的領導權不放。
然而,比例代表制的選舉方式,會催生分化,會鼓勵略有差異的政治派系獨立出來參選,不利於靠合眾力量組成的大黨,如是,民主黨內不斷有成員從黨的左右兩翼離去。右翼以劉江華為代表,左翼以範國威為代表,力量不斷被削弱。難怪最近連一些核心成員,也給人意興闌珊的感覺。
前主席何俊仁竟在立法會上瀏覽網上艷照,而資深成員單仲偕出戰海怡西時,竟一早預言自己會輸,毫無拚勁。試問一個這樣的政黨,怎可能在政治舞台上長期立足?
民主黨若是不想繼續不斷向下滑落,必須重新定位。民主黨沒有條件與人民力量鬥激進,那就乾脆與他們劃清界線,在政治立場與鬥爭目標上都要與激進派不一樣。從一開始就不走回頭路,那就不用不斷地為自己沒有轉軚作辯護,陷自己於被動的地位。一個政黨必須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堅持,才能贏得一批真正屬於自己的支持者。
回首頁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