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2014年7月18日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2014年7月18日

別依賴公司醫療保險
筆者有些朋友早年進入僱員福利優厚的公司工作,享受公司提供良好的醫療福利,例如門診津貼、專科津貼、入院保障等等,令到他們覺得如果自行再買一份醫療保險的話,就會變成錢花掉了但保障沒有明顯變好,再加上他們早年要養兒育女,所以與其拿錢供「用不著」的醫療保險,倒不如留多個錢花在子女身上,因此這些朋友沒有購買醫療保險。當然,這些朋友處於年青力壯的時候,問題可能不大,但當他們健康轉差或環境轉變,問題便開始浮現。

首先,他們總會有退下火線的一天,當他們退休時,就失去了公司的醫療保障。萬一退休後得了重病,他們就得依賴公共醫療系統,或是掏腰包使用私家醫院服務。他們曾經希望公司能夠讓他們在退休後自行繳付保費,繼續享用公司的醫療保障。然而公司購買的是僱員團體保險(group insurance),而團體保險的特性是要有適度的團體成員流動性,即是有人加入也有人退出的團體。

如果團體只入不出,隨著年月過去,團體的平均年齡便會偏高,也傾向多索償,結果造成保費上升,公司未必願意繼續提供優厚福利,因此,他們的願望幾可肯定會落空。

第二是其公司每數年便與保險公司傾談醫療保險合約,如果公司突然要收緊福利開支,縮窄醫療保險的保障範圍,只依靠公司醫療保險的員工便會受到影響。例如公司轉換了保險公司後,複雜、大、中及小型手術的定義會否不同?保險賠償是以每病症計,還是每手術計?

早前另有朋友入院做手術,她以為全數醫療費用可由公司醫療保險支付,怎知道她的手術只屬小型外科手術,每年度賠償金額只約$30,000,餘下約$40,000的手術費用由朋友自行支付。此外,她公司的醫療保險是以每病症計,如果她因相同的病症再次入院做手術,由於其年度的賠償額已用盡,她只能自掏腰包來應付。還有當出了院以後,仍然有一大堆護理的費用要支付,通常公司的醫療保險並不足夠保障這部份。

話說回來,筆者朋友錯過了在年輕時期購買醫療保險,現時回頭看也沒有用。如果他們認為需要公司以外的醫療保障,就不要拖延,應該盡快行動,以免身體機能轉差,差到被保險公司拒保。另一個可考慮的方案是等待政府推出自願醫保計劃,然而政策出台需時,再加上保費及保障範圍未落實,朋友要慎重決定採納何種方案。

李兆波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