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儲續減,焉知非福? 2015-07-15
以往年年增加的中國外匯儲備,因為經濟增長逐步放緩,去年第三季起首次錄得萎縮。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外匯儲備餘額減至 3.69 萬億美元,已經是連續四季下跌。
而按季比較,第二季外匯只減少 400 億美元,相比第一季減少 1130
億美元的紀錄,減幅明顯收窄,反映資金流出情況有改善。這現象某程度上反映與 6 月份 A 股大升有關。但可否就此斷言,中國經濟好轉,外資重拾信心呢?投資者仍需觀望本周三公布的第二季 GDP 數據,更加要留意7月份小股災的後續影響。
撇開這些未知之數,次季的資本流出減少,與人民幣匯率穩定不無關係。以去年為例,巴西、南非等新興市場貨幣大幅貶值,但人民幣兌美元只貶值約 0.05%,幅度是新興市場當中最小。雖然今年年初人民幣匯價一度大上大落,但一踏入次季,匯價明顯穩定下來,美元兌人民幣徘徊在 6.2 水平,上下幅度只有 0.35%。因此,有分析形容,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猶如已連繫在一起。
人民幣匯價趨於穩定的幕後功臣,市場普遍認為,是中國政府直接入市所致:買美元、撐人仔,為爭取人民幣盡早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邁向國際儲備貨幣鋪路。不過,中央對此說話當然例牌否認。
就好像每次外匯儲備減少,官員都立刻派上定心丸,強調並無資本外逃。但其實外匯儲備下跌,不全然是壞事,又有甚麼好怕?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早於 2011 年已明確表示,要鼓勵藏匯於民。他的意思不是要大家把外匯藏在家中床底,而是要讓老百姓有更大自由度,使用外幣;投資也好、買賣也好。
近年中央鼓勵企業走出去,更提倡「一帶一路」概念、主導創設亞投行、成立「絲路基金」等配合。人行、中投及國開行等據聞都有份出資。這正正是以全新方式,運用外匯儲備的一大嘗試,也點明未來其中一個外匯使用方向。
中國雖然擁有 3.69 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但與其關心數字上的增減,然後把善用外匯儲備的責任全部交到中央手上,倒不如想想,如何令國家的外匯用得其所,更為實際。
王冠一財經頻道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