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2015年7月15日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2015年7月15日

跟新聞炒作 不宜用直線思維
2015年07月15日
  股壇大時代,每日拿起報紙,頭條都是驚心動魄。似乎不論大升大跌,翌日的報紙都可提供一個合理的解釋。單從表面觀察,看來市場真的受新聞主導,但實情的確如此?還是只是有供有求,大家喜歡讀,報章便惟有找出一個讀者都會接受的說法來?

 

 將新聞與極短期的波動直接掛鈎,會有兩個問題。第一是究竟一個消息是好還是壞,其實沒有一定準則,涉及很大程度的主觀判斷、分析。

  例如近日充斥於各位周遭的關鍵詞:甚麼降息降準、救市、停板避世,如果是事前分析,好淡雙方都有道理,沒有必然正確的答案,只是看你比較相信哪一方而已。

  不自覺尋找「好」消息
  由此引申出第二個問題,就是用了報章的一套,以市場剛出現的走勢,定性一件新聞的「好」與「壞」,還當成以後操作的章則。要知道現實世界中,發生的事情多不勝數,而且很大機會是好壞參半。

  習慣上,當見到走勢向好,人們便會不自覺地尋找公認為「好」的消息,碰上公認為「壞」的消息,便掃埋一邊,或者當找極也找不到好消息時,將壞消息扭轉來講,相反亦然。

  「爆神」(blow-up artist)倪德厚夫(Niederhoffer)經常沽空期權,手法絕對不敢恭維,不過他年輕時做過一項有關新聞的研究,倒是有趣。

  判斷對股價應有的影響
  他以《紐約時報》頭條為基準,將它們由1-7分排列「好」與「壞」。研究了橫跨十多年的數據,得出以下結論:「極壞」級的頭條與好消息的數量相比,前者佔絕對多數。而不論好壞頭條,多數有同類消息跟尾,好完續好,差完再差。價格固然跟隨消息波動,但很多時候之後數日內,會出現完全相反的走勢,抵銷早前的升、跌幅。

  例如多次美國總統患病或身故的新聞,在發生當日都出現頗大跌幅,卻普遍在之後數日內(也就是報章面市後的時段)全面回升,整段時間累計甚至有上升。

  換言之,照字面理解消息,跟大隊按直線思維操作,大多無利可圖。要操作暢順,最好有一套自己分析市況,獨立於新聞的方法,當走勢出現時可以先下手,然後才慢慢拆解消息的重要性,判斷是否需要理會。

  要比較客觀地判斷一件事件對股價應有的影響,可以從下列三方面思考:第一是事件實際上對公司的影響,這裏是指收入、實體營運等。

  第二是出現的這件事,與人們心中原本的預期有多大距離。如果大眾早有準備,那麼出現在新聞的頭條,大可不必理會,對股價的影響也是乏善足陳。反之,當事件的推進是出其不意,甚至是一件人們從未想像過的新事件,才有相應的威力。

  第三是事件的複雜程度。簡單直接的事件,市場要消化,需時不會太久;愈是複雜,眾投資者單是要弄明白,已要一段時間,偏偏市場最怕不明朗因素,所以複雜事件對走勢的影響最大,效力也相對持久。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舊文